【背景鏈接】
中央電視臺《走基層百姓心聲》欄目曾發出了“你幸福嗎?”的隨機調查。也有調查報告顯示,城市幸福感排名,二線城市多列榜首,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反而墊底。
【標準表述】
[權威論述]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習 近平
[深度分析]
經濟增長與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關系
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進人民的福祉,而單純的經濟增長并不必然帶來人民幸福感的增強、幸福指數的提升。只有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所有公民都能公平地獲得參與增長的機會并合理共享增長成果,形成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發展的局面,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才會不斷提升。
幸福指數與GDP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辯證的。GDP是硬指標,幸福指數是軟指標,兩者在發展規劃和社會政策中各具獨特的地位與作用,應該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
用幸福指數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幸福指數越高的地區,將會吸引眾多人流、匯聚更多人才、引來大量投資、聚集大量財富,促進本地區快速發展。
單純的經濟增長已不再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綜合發展實力的首選指標。全世界都紛紛從“經濟GDP至上”轉向“國民幸福指數”,更多地關注國家和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對經濟、社會和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更多地關注以人為本,以幸福為導向來創造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給人民以幸福的生活。
用幸福指數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有助于小康社會全面建設。
[參考對策]
教育——更好的教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就業——更穩定的工作。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將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結合起來。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就業工作,并改善管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收入——更滿意的收入。要做大、分好社會財富的這塊“蛋糕”,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推動經濟持續增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方面提高勞動者收入,一方面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社保——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社會福利制度,支持發展慈善事業。保障性別平等和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
醫療——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提高國民健康水平。
住房——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增加保障性用房,鼓勵和支持人們購買自住房和改善性用房,采取經濟和法律手段,抑制投機性和投資性的住房,管理好房地產市場。
生態——更優美的環境。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