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凈化網絡環境與信息安全
【政策背景】
《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了非法刪帖、網絡水軍等責任承擔問題。《規定》出臺就表明了相關部門完善法律、依法治網的決心,是在想方設法讓網民與網站知曉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從而使得網絡行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規定》,不僅有利于規范網絡侵權案件審理,也有助于凈化網絡環境,保護網民的合法權益。
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首次將“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同時指出“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國必然要求依法治網。”互聯網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也對世界各國既有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秩序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黨中央果斷地成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加強對互聯網網站、互聯網媒體、互聯網新技術應用的管理。呼吁互聯網立法,應該在部門條例和規定的基礎上,上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法》。建議加強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的同時,進一步加速新興媒體的發展,積極占領移動互聯網陣地。如何通過法治,凈化網絡生態環境,打擊網絡謠言和色情信息,傳播公信力、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發展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是我們下一步思考和奮斗的方向。
【問題表現】
1.危害網民身心健康。
網絡上所充斥的暴力、色情、淫穢等信息,會對網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特別是對青少年群體來說,網絡不良信息造成的身心危害更大。
2.危害網民人身權益。
網絡空間具有開放性與平等性的特點,無論誰隨時隨地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也不乏污言穢語,甚至人身攻擊,危害網民的人身安全、名譽權等。
3.危害網民財產。
網絡詐騙信息盛行、釣魚網站屢禁不絕,都不同程度地導致了網民的財產損失。
4.危害網絡經濟秩序。
支撐互聯網發展的多種商業模式都遭到了盜號木馬、木馬點擊器的侵襲,這使得用戶對于網絡購物、網絡支付、網游產業的安全信心遭受到嚴重打擊,影響商家的正常經營,影響網絡經濟秩序的健康發展。
5.危害社會安定團結。
網絡民意有著開放性、民主性、草根性等許多優點,但其缺陷也不容忽視,比如:容易滋生小道消息和謠言;缺乏理智和建設性,攻擊性很強,容易發展成多數人的暴力;網絡表達缺乏約束力,代表性也非常弱,等等。這些缺點使得這種參與的民主質量非常差,并容易滋生社會紊亂因素,危害社會安定團結。
6.危害信息安全。
網絡信息安全,從用戶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絡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私,訪問和破壞。網絡信息安全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的穩定、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變得越來越重要。含有計算機病毒、“木馬”、“后門”的“破壞信息安全類”的不良信息會威脅網民的系統和數據安全,輕者導致電腦感染病毒、網絡癱瘓,重者有可能被盜取私密信息或銀行賬號,甚至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對策建議】
1.完善網絡立法,依法保障網民權益。
加強有關信息犯罪的立法,將原有法律的相關內容或條款,從現實社會引向虛擬網絡社會,以強化對虛擬社會信息內容傳播的管理、保護傳播使用和所有者的權利。
2.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整治查處非法網站,打擊網絡犯罪。
政府對于網絡內容管制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政府管制對象主要是網絡提供者、使用者及經營者。
3.依法對罔顧法律的造謠傳謠人員,予以處罰。
執法部門將毫不懈怠地履行互聯網管理職責,以法律為準繩,嚴格執法,堅決治理,始終對網絡謠言保持高壓態勢,切實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正常有序的網絡環境。
4.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等組織的作用,倡導行業自律管理網絡信息傳播。
網絡的開放性和網上行為難以完全監督性,使得行為者的自律成為解決信息內容安全問題的關鍵。行業自律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提倡的一種做法。
5.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媒體監督積極作用。
凈化網絡環境,抵制打擊網絡不良信息,需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建立監督平臺,調動起網民的力量,鼓勵網民參與監督舉報不良信息。
6.在全社會開展網絡法治和道德教育,引導網絡健康發展。
開展網絡法治與道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網站自我保護意識,引導網民合理運用網絡工具,理性面對網絡誘惑。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加強網絡立法監管 為網絡發展保駕護航
凈化網絡環境 樹立文明新風
建立網絡秩序 保護網民權益
凈化網絡環境 弘揚社會正氣
抵制網絡不良信息 共建網絡文明
[開頭示例]
互聯網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它的存在就像是一個和我們現實生活相互平行的存在一樣,在現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有人賺到了人生財富、有的人取得了成功、有的人獲取到了知識、有的人在互聯網中得到了愉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但是隨著現在我們生存的環境在不斷的惡化,對于環境的保護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了保護這個我們大家熱愛的互聯網,對于互聯網的環境的凈化是刻不容緩的,當然這也是政府的責任。
[結尾示例]
所謂“飲水思源”,構建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互聯網社會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因此將網絡環境凈化到底,需要政府的監督管理,也需要我們每個人付出行動來實現,只有這樣那個我們才能讓互聯網環境變得綠色可循環。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