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政策背景】
十八大報告: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這是新一屆政府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持續推出的又一項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重大舉措,對于緩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擴大有效需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尤其對于生態經濟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該《規劃》是我國首次出臺的關于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級專項規劃,范圍包括262個資源型城市。同時,《規劃》將資源型城市劃分為成長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4種類型,明確提出要規范成長型城市有序發展,推動成熟型城市跨越發展,支持衰退型城市轉型發展,引導再生型城市創新發展。
【標準表述】
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要點:一是要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二是要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三是要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
綠色發展是一個復合概念,其內容非常豐富,它的核心是低碳經濟,本質是科學發展,包括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經濟體系,適度消費的生活體系,低度消耗資源的生產體系,不斷創新的實用技術體系,合理開發利用資源、防止污染與保護生態平衡的資源環境體系。
【重要意義】
1.綠色發展是推動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迫切需要。
推動轉型升級、科學發展,是我國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完成這一任務,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堅持綠色發展。
2.綠色發展是減輕資源環境壓力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個突出矛盾就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造成這一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增長方式沒有改變。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把經濟發展由粗放型的投資推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的軌道上來,不再走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老路。
3.綠色發展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國際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作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只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走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保護型、循環經濟型的綠色發展之路,才能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4.綠色發展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舉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也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態環境也是改善民生。目前我國的環境壓力非常大,人民群眾對改善環境的愿望非常強烈。只有堅持綠色發展,才能為人民群眾創造優美、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為子孫后代造福。
【動因分析】
1.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是推進綠色發展的直接動因。
當今國際制造業的競爭已不是企業或者產品的競爭,而是一個全新的產業鏈的競爭。中國的制造業具有處于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自主創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生產方式粗放、資源環境壓力大的特點,已成為制約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障礙,中國的制造業轉型迫在眉睫。
2.中國城鎮化加快對推進綠色發展提出挑戰。
城鎮化其最直接的效應是隨著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對生活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將產生巨大需求。巨大的社會需求,必將需要大量資源和較好的發展環境作為支撐,而目前中國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恰恰是資源和環境兩大約束。所以,要確保中國城市化進程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3.國家糧食安全依靠推進綠色發展作為保證。
目前我國糧食高產主要依靠化肥和農藥,而化肥和農藥的高能耗、高污染,不僅影響土壤的有機構成、農作物的農藥殘留和食品安全,而且其生產過程本身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中國農業必須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推進綠色發展,走有機、生態、高效農業的新路子。
【對策建議】
1.加強綠色發展規劃。
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為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
2.著力推進綠色增長。
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原因是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不合理。只有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建綠色產業體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推進綠色增長,才能標本兼治地解決環境問題。
3.全面實施污染治理。
完善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從嚴控制和堅決淘汰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建設項目。大力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強力推進“水污染防治”行動,防治地下水、重點河流和輸水沿線、沿海和重點河淀的水污染等。
4.全面倡導綠色消費。
積極推行綠色采購制度,建設節約型、環保型政府。
5.大力加強生態建設。
統籌實施城鄉生態建設,大力實施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荒山綠化等重點工程,著力構筑防風固沙、山區保土蓄水、防護林等生態屏障,增加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在協同發展中實現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打造產業升級版
用科學布局推動城鎮化綠色發展
以綠色發展助推資源型城市轉型
以良好生態驅動綠色發展
[開頭示例]
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堅持綠色發展取向,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切實把綠色發展深刻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這是實現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走綠色發展之路,既是順應當今世界綠色潮流發展的時代要求,策應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需要。近年來,我國發展過程中凸顯出的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問題,仍是推進綠色發展的制約因素。應抓住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勇氣和實干推動綠色發展,走出轉型升級的發展新路。
[結尾示例]
綠色發展,關乎發展的取向,關乎發展的質量,關乎發展的水平,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舒心。通過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節能減排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形成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增長模式和消費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贏,以更大力度推進綠色發展,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