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臨高縣是個農業大縣,也是個國家級貧困縣,由于全縣不少鄉村尚未脫貧致富,所以,至今每年都要接受國家扶貧資金數千萬元。和三亞?谝约安椀鹊叵啾龋R高縣是個財政資金緊張的地方。然而最近臨高人發現,縣城邊上突然樹起一排高達的建筑群,這些建筑物不是樓、不是房,而是一排1.7公里長的牌坊群。(4月20日央視網)
在筆者的老家有這樣一句土話,叫“窮村也有富人家,大族難免出乞兒”。在經濟發達的海南國際旅游島“大家族”中,臨高縣便是這樣一個“窮門戶”。
“窮則思變”,眼看著三亞、博鰲等兄弟縣市將旅游業做得風生水起、日進斗金,臨高縣自然不甘落后,也想效法“先富”,在發展旅游上搏一搏。
既然要搏,就得先有搏的本錢。天然的、歷史的景觀不夠用,就花錢造上一兩個,打造打造亮點、吸引吸引游客。盡管網絡上對臨高牌樓群的質疑此起彼伏,斥其面子工程這有之、責其貪官項目者有之,但依筆者看,臨高牌坊群歸根結底是一個人造旅游景點,即便是沒如期產生經濟效益,哪怕是被少數入獄貪官壞了“名節”,也不能改變其謀發展、求效益的初衷。
筆者并非為臨高縣政府“洗白”,更不是顯擺“獨立思考能力”,而是真心為臨高群眾著急,反對該縣官員錯誤的發展思路。依筆者看,該縣政府與其“東施效顰”地生搬三亞、博鰲經驗,倒不如揚長避短、錯位發展。
“童鞋”們都知道,臨高是一個農業大縣,其特有的氣候、土壤和水文優勢,特別適合發展現代農業。臨高乳豬、東江玉兔、南寶鴨以及各種熱帶水果早就成了享譽東南亞、港澳臺的硬通貨、緊俏貨。倘若縣政府放棄這些個農牧業優勢,非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長”,與三亞、博鰲去搶旅游蛋糕,怎能不撞得頭破血流、遍體鱗傷?
俗話說:“有所舍才能有所得!痹诠P者看來,臨高縣政府還需充分發揮“長手指效應”,在特色農業、現代農業上下功夫,力爭以高附加值的現代農產品來撬動發展杠桿、加速發展步伐,以達到脫貧致富、后富勝先富的目標和任務。
謀發展不是錯,瞎發展才是過。頭戴“國貧帽”的臨高與其砸鍋賣鐵造景區,倒不如踏踏實實地“土里刨食”。總而言之,對于臨高縣政府而言,愛旅游的“紅妝”不如愛自家的“糧倉”。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