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額寶?它是不是現代金融體系當中的一種創新?”“微信紅包是不是也是一種電子貨幣形式?”“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銀行在職能方面有什么不同?”高中政治第一冊的“經濟生活”當中,有不少關于貨幣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點高中生必須掌握,且與生活息息相關。(4月22日《星沙時報》)
學以致用,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現代教育理念,但是,一個固存的認識誤區是,學以致用與學有所“成”,有著天然的矛盾,這里的“成”即為“成績”。在當下的教育考評機制尚未得到徹底改變之前,重視考試成績倒也無可厚非,不過,一個需要厘清的常識是,是不是看起來“不正經”的課堂之外的教學實踐,就真的不利于學有所“成”呢?
在看似不正經的“銀行課堂”里,我們欣慰地看到孩子們在“課堂”上的歡欣雀躍,而這種歡欣雀躍顯然不是簡單的好奇與新鮮使然,而是,在這更接地氣的“課堂”里,他們不僅能更便捷地了解和并掌握課本上知識,同時,還能近距離地與銀行職員“論戰”金融問題,將枯澀的知識“活色生香”起來,即便將來不能在考場上用到這些知識,但通過掌握這些常識,無疑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大有裨益。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在快樂中拉近與社會的距離,在快樂中豐富與開闊視野,這無疑應是現代教學改革中方向。于此而言,長沙縣七中的教改班的同學們,用極為新鮮的例子,向我們證實了,通過有組織的課外教學實踐,在學有所“成”上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效。
此外,還值得讓我們驚喜的是,這是一次由學生們通過自己策劃和組織,爭取到前往銀行體驗學習的機會。在孩子們看來,“課本只有基本的經濟生活原理,很多新出現的東西沒有更新進去,現場到銀行體驗學習,可以拿這些問題問問銀行的專家。”這讓我們看到,這些新新人類在自主學習中的覺悟,能夠有意識主動地創造機會,主動將自己的學習融入到“學以致用”的內涵中,而不再是被動地成為課堂的被灌輸者,成為各種考試的機器。這本身就是現代教育的應有之義——通過課外教育實踐,培養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當然,我們依然要對這所在教改上有所精進的學校點個贊,讓孩子們能夠幸運地遇到可以說服的老師們,進而獲得一個“銀行課堂”學以致用的機會。我們還欣慰于這所學校在“學以致用”教育理念上的開放與包容,正如該校校長所言,體驗式學習使學生身臨其境了解銀行的基本業務流程,感受銀行的企業文化,明白誠信的重要性,有利于學生今后財商的培養,同時銀行工作人員分工明確、互相合作、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也會讓教改班的孩子在今后的學習中受益匪淺。
總而言之,一堂搬進銀行的課堂,生動地向我們闡述了一個經典的教育理念——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