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為了幫助廣大考生積極備戰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吧特別推薦最新考情資訊,深度剖析時下熱點,整合公考疑難問題,預祝廣大考生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金榜題名,榮獲佳績。
背景鏈接
2015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城鎮公用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體系。建立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啟動大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實施老城區和舊管網改造。
2015年5月,第二屆廣州綠色出行論壇呼吁推動慢行交通系統與公共自行車系統發展主題活動在中山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民間組織“拜客廣州”牽頭,旨在聯合政府、學界、民間多方資源,推動廣州慢行交通系統與公共自行車系統發展。論壇發布了《廣州市中心城區自行車出行調研報告》,該報告指出,廣州自行車出行比例較低,56%的受訪者以公共交通為主要出行方式。
深度解析
[內涵]
慢行交通主要是滿足居住區內短距離出行的需求,是“最后一公里”的必經換乘方式,是城市交通系統的重要補充。城市公共交通由常規公共交通系統、快速軌道交通系統、BRT系統、輔助公交系統、特殊公交系統五部分組成,是城市出行的主要承擔體。慢行交通與城市公共交通的無縫銜接對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具有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兩種交通方式的特長,彼此協調,優化居住區出行結構,引導居民出行方式向“慢行+公共交通”的轉變。
[意義分析]
步行交通是所有接駁交通方式中的末端方式,自行車是僅次于步行交通的能夠解決好軌道交通“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接駁方式,居住區是慢行活動發生頻率較高,而且主要滿足居住區內使用者的短距離出行,做好城市公共交通與慢行交通的接駁,不僅有利于居民舒適便捷的實現換乘,而且能夠提升城市整體交通效率、優化城市出行結構。
第一,慢行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公共交通并不能實現最終的門到門服務,自行車具有靈活、便捷,在城市機動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體現出可達性、準時性高的特點,而步行通道是乘客使用率最高的慢行設施。
第二,慢行交通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最佳選擇。在軌道交通換乘銜接的方式中,步行和自行車能很好地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也是最直接影響換乘舒適性的交通接駁方式。
第三,慢行交通滿足發展綠色交通的要求。綠色交通是指為了提高城市通行效率、改善城市環境、促進社會公平而發展的低碳環保、有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統。
[問題分析]
目前居住區慢行交通與公共交通的銜接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換乘線路的不通暢。主要體現在步行線路的不連續性。通過調查發現,對步行空間的侵占是導致線路不暢的主要原因,機動車的隨意停放、城市家具的不合理布置等都直接影響了通行的效率。
二是換乘設施的不完善。設施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停車設施的不足和公共自行車的缺失。由于場地規模的限制和前期規模的預測不足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了換乘點周邊的停車設施難以滿足停車需求,這也是造成非機動車隨意停放的因素之一。
三是換乘的舒適性不夠。由于換乘線路缺少整體性規劃,導致換乘線路過長,降低了換乘對于使用者的吸引力;步行空間過于單調,缺少與周邊建筑環境的呼應;停車設施里換乘點距離較遠,使用者要推行很遠的距離,而且缺少遮陽遮雨設施。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