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化視角來看,當時我國能夠修造山野炮,表明我國有了最基本的機械加工能力。延安時期八路軍的黃崖洞兵工廠就能在極其簡陋的環境下生產這類武器。建國 后,我國在這方面的進步則是同時又獲得了基本的金屬材料生產能力,掌握了煉鐵、煉鋼廠,不必再像當年黃崖洞時期那樣還要靠撬鐵軌來獲得鋼材了。
直到1956年前,除了戰士們手中的步槍和少數火炮外,我軍參加國慶閱兵的武器裝備大部分是從蘇聯“原裝進口”的。
隨著“一五計劃”進入第三年,1956年國慶閱兵式上,情況終于發生了變化。隨著156工程的順利進展,這一年的閱兵式上,出現了國產化的85毫米高射 炮,122、152毫米榴彈炮、160毫米迫擊炮,以及新中國生產的第一種汽車——解放牌卡車。此外,1955年,我國還用“東方紅”拖拉機來牽引蘇制 152毫米加榴炮。
在此時的中國,正在進行的是一次混合了世界上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深刻的工業化。大口徑火炮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掌握了高強度大直徑鋼管制造技術和 較先進的金屬加工技術,當時全世界能夠制造152毫米加農炮的國家也不超過20個——事實上,臺灣、印度、巴西直到今天都未能造出按照現代技術條件合格的 大口徑加農炮炮管,可見中國50年代的進步速度有多么驚人。制造加農炮的炮管技術,也意味著具備了高強度耐壓容器技術達到相當水平,意味著具備了建立現代化化學工業所需要的各種耐高溫高壓容器和管道可以自行生產,這對于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解放牌卡車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掌握了內燃機制造技術和金屬薄板復雜加工等技術,以及 多種特別要求的合金材料生產加工技術。實際上,能夠生產這樣的卡車,意味著工業系統技術水平已經可以滿足制造較簡單螺旋槳飛機的要求——中國也確實在 1958年研制成功了國產的初教-6教練機。
到了1959年,我國的一五計劃完成,這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快速工業化。作為其成果的集中展示,就是這一年的國慶閱兵。在這屆閱兵式上,剛剛建廠4個 月即全面投產的59式坦克首次參加。五對大直徑負重輪、半蛋形炮塔、“鼻頭”上粗一截的100毫米炮,這些特征在當時屬于世界先進水平。而天空中飛過的殲 -5戰斗機、地面上開過的59式130毫米加農炮,戰士手持的56式自動步槍和半自動步槍……這一年閱兵式上取消了騎兵和所有100毫米以下口徑的火炮。 可以說,這展示了一個工業化基礎已經初步建立的國家的信心——沒有必要再去保留這些前工業時代的技術遺跡了。
1959年的大閱兵之后,直到1984年,中間我國沒有進行過閱兵。
這段時間,也是中國工業化處于一個特殊時期,這個時期看起來我國的工業基礎似乎并沒有太大的突破性發展,似乎在很多領域處于“停滯徘徊”狀態,只是規模不斷的擴張。
1984年我國的國慶閱兵上,不少武器裝備仍是1959年時出現過的,比如坦克第一方隊的59式坦克、牽引火炮方隊的59式130毫米加農炮、空中的殲-5戰斗機……
由于1984年我國那次閱兵式上拿出來的許多裝備都是沒有投入批量生產的原型裝備,例如WZ523輪式裝甲輸送車。所以1984年我軍實際裝備的“當家”兵器很大程度上與1959年相比,進步似乎有限。
這其實是由于我國工業化的特殊道路導致的問題。中國和蘇聯的關系在60年代初惡化,蘇聯停止向我國提供新的技術。而我國的工業體系,是在蘇聯援助下短時間 建立起來的,和世界其他國家有幾十年、上百年積累的工業體系不同,“一五計劃”完成時我國的工業體系可以說是在尚未擺脫農業社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 中國長時間處于前工業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并行共存的狀態之下。
在整個60-70年代,我國工業的最重要命題是復制一套蘇聯的工業體系,并使之適應中國特殊的國情。
70年代,隨著三線建設基本完成,我國也隨之真正完全掌握了一五計劃所涉及的所有技術,并在很多領域有所超越。
80年代,我國與西方關系改善,借用外部資源再次迅速提高工業化水平的機會來了。
在技術基礎有限條件下,新的設計、新的思想,部分引入新時代的先進技術,中國就可以做到一些以前想不到的事情。
例如1984年的大閱兵中出現的“紅箭-8”導彈、“鷹擊-8”導彈就是典型例證。它們所用到的制造技術其實和前一代“紅箭-73”、“上游-2”相比并 沒有大的改進,但在原有技術基礎上做局部的創新,追蹤國際先進技術并有所創新,最終就能做出一些好的產品,這兩件裝備也是至今仍在我軍中大量裝備的武器。
而這一年大閱兵上最令人振奮的,莫過于東風-5洲際導彈的首次亮相。當時的這種導彈的技術水平可能并不比美國60年代的“大力神”導彈高,但對于當時的我 國來說,可以說是在用50年代水平的工業基礎硬“攢”,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才成功做出這件“鎮國神物”。也正是因為如此,東風-5導彈實際形成戰斗力還要 在1984年后很多年。
1999年,與上一次大閱兵相比,時代已經變了很多。昔日虎視眈眈的敵人被自己打垮了,變成了我們“挖”人才、“挖”技術的“寶庫”;而當年對我幫助甚多的朋友正如日中天,一超獨霸,對我們心懷叵測。
我國在1999年閱兵式上展示的武器裝備中,最能體現當時我國工業總體水平的可能是9910工程坦克和東風-31洲際導彈。這兩種武器在技術上比80年代我國的同類裝備有了時代的飛越,但卻因為成熟度的問題難以達到最初設計時的性能指標,或者難以實用。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