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論如何,這些裝備的出現在當時而言已經讓人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中國需要的是時間,假以時日,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子。不論是軍備,還是工業體系。
2009年,中國軍事裝備的“井噴”尚未全面開始。但當年的閱兵式卻沒有如1984年和1999年那樣,搞“閱兵工程”,所有參加閱兵的武器裝備均為當時的現役裝備。
那一年的閱兵式,某種程度可以視為1999年閱兵式的“成熟化,實用化”版本。9910工程已經變成了99式坦克,東風-31也已經進化成了東風-31 甲,東風-21進化出了精確打擊版本……空中方隊中,中國真正第一種自行研制,完全趕上時代水平的戰斗機殲-10也首次參加閱兵,某種程度上,殲-10戰 斗機比東風導彈更能體現中國工業化總體水平的大進步,原因也很簡單,導彈發射出去,最多飛行半小時到一小時,而戰斗機卻要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對于飛 機設計師的總體設計、系統工程的能力提出了比設計導彈更高的要求。
時間荏苒,2015年抗戰勝利大閱兵也結束了,如果從工業化視角看本次閱兵,那就是中國已經完成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任務,我們的工業門類 從最基礎的簡單機械加工到最高端的增材制造技術,從最入門的鋼鐵冶煉到最高級的復合材料和完美晶格結構金屬構件制造,從最簡單的電子管到最復雜的超大規模 集成電路……中國已經全部掌握。
在本次閱兵式上,曾經是用50年代技術“攢”60年代導彈的東風-5型再次出現,但這 次,它已經是一種成熟、廉價、耐用、方便的新產品,雖然看似很多基本設計變化不大,但其整個涉及的制造工藝、流程都已經全面提升到21世紀水平。筆者一位 曾參加載人航天工程某部件制造工作的親屬曾回憶,90年代為了確保載人航天萬無一失,這個部件的合格標準被制定的相當苛刻,只有10%不到的合格率。進入 21世紀后,為反艦彈道導彈生產同功能的部件的時候,生產合格率大大提高,但部件可靠性和質量并未降低,因而總體成本和生產效率也得到了巨大提高。可 見,21世紀中國的工業在解決從無到有問題后,已經開始了從有到優的新征程。具體到東風-5B導彈,就是這個過程的集中體現之一。
如果說東風-5提現的是中國工業系統質量管理能力和系統工程能力的新提升,那么東風 -26等導彈的出現則是另一個信號。這表明中國已經不再滿足于對國外技術的學習和引進,開始按照自己的需要,制造全世界聞所未聞的頂尖技術水平的復雜工業 產品。類似的產品還有我們的殲-20戰斗機、反導攔截系統、055巡洋艦等。這是中國工業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
以此為基礎,我們將第一次站在全人類的最前沿,探索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道路,中國的未來,要去星辰大海中尋找!
這便是從工業視角回顧新中國15次大閱兵,所給我們帶來的全新感悟。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