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人人都將老去,尤其在中國這個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老年人越來越多,老齡化已經來臨。老年人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解決養老問題與百姓政府都息息相關。然而現在卻出現了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機構養老總量不足等問題,如果這樣發展下去中國養老將難以為繼。
【解析】
面臨中國養老的種種問題,介于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居家養老”成為解決中國養老的需要手段,居家養老既是國際上通行的養老方式,也與中國傳統的養老方式一脈相承。“養兒防老”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根深蒂固,但現代社會中每個青年人和中年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過著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賺錢養家是需須的,每日繁忙的工作就會讓大家無瑕照顧家中的老人。
居家養老服務被定義為:以家庭為基礎,在政府主導下,以城鄉社區為依托,以社會保障制度為支撐,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企業,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這就意味著,居家養老滿足了中國老人的美好愿景,既不脫離熟悉環境,貼近子女,又能獲得全方位的周全照顧。所以,居家養老為中國養老建立起了一座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居家養老的起步需須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培養服務型人才。當前,居家養老正在起步,很多方面都是空白階段,但是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完善人才機制,只有有了人,才能談到后續發展。我國養老不僅需要上門打掃衛生,做飯燒菜的一般鐘點工,也不僅需要全天住家全職服務的保姆,更需要一支能為社區老人提供多類型服務的養老專業隊伍。這意味著政府應將養老服務人才納入人才教育培訓規劃中,同時推進職業教育,同時理順市場機制,讓包括企業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能為養老專業人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
居家養老的發展需須尊重市場力量,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在新定義的居家養老中企業和社會組織是中堅力量,但是現在卻面臨著諸多困難:缺少場地,經濟渠道不暢,經營困難等。此時政府的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政府可以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居家養老中,支撐起中國居家養老。而通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其中,政府就可以集中精力不足服務鏈條上的缺失環節,如完善對老年人的社會醫療服務,家庭醫生式服務等。相信多方施力完善的社會化服務對居家養老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居家養老的持續需須尊重老年人意愿,積極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年生活的多數階段,其實衣食不缺、行走方便,最缺的是情感關懷,“空巢”是形式,“空心”是根本。我們既要強調子女“多回家看看”“有事沒事打個電話”,也應在居家養老服務中,考慮精神服務項目的開發。政府應加大投資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如公園,廣場等,在廣場舞盛行的當下,標準廣場舞等重視精神服務建設的項目也可進行大量推行。精神服務是一項內在服務,也是居家養老能夠持續發展的需然選擇,解決“空心”根本是解決養老難題的最終目標。
人人都將老去。為養老事業付出的所有努力,將令每個人、每個家庭受益。通過人才培養,發展社會化服務和豐富精神生活等方面提升居家養老水平,來破解“老無所養”的難題,需將照亮老齡化之路,照見每個人的明天,也將給國家和民族打下健康的發展基礎。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真題及答案、最新資訊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