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指導匯總|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指導匯總
【熱點背景】
當前,扶貧攻堅進入決戰階段,如何啃下貧困山區這塊脫貧硬骨頭?作為扶貧攻堅的重要“方面軍”,國土部門責無旁貸。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片區脫貧攻堅。要堅持創新脫貧。
【分析】
創新扶貧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新紅利:創新增減掛鉤政策,打造易地搬遷黃金抓手。
新居怎么建、產業怎么興、人往哪兒搬、錢從哪兒來?面對當前不少貧困山區易地扶貧搬遷遭遇難點和困惑,國土資源部門充分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等政策支持扶貧開發及易地扶貧搬遷。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在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如何讓這一極具含金量的土地政策創新落到實處,不變形、不走樣?節余指標流轉,扣除成本后的凈收益將及時返還農村,為農民新居建設、農村公益設施及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同時要扎好籠子,將這一政策嚴格限定在貧困地區使用,不得以任何名義擴大范圍。尤其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受益權,不搞強迫命令,防止以易地扶貧搬遷為名搞“運動式”搬遷。
第二,新資源:強基礎、大數據讓百姓脫貧有了譜。
土地是財富之母。土地整治為貧困山區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提供了基礎條件,為不少地方邁進致富之門提供了“第一桶金”。在土壤中的有益元素富集區,引導發展特色農業,有利于農民增產增收。針對不少貧困地區是礦產資源富集區的現狀,向其傾斜“找礦”資源,為其摸清重要礦產潛力,助其產業脫貧,成為國土部門另一項有力舉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扶貧是扶貧新理念、新潮流。大力推進地質公園、地質遺跡的建設,既能使不少地方政府獲得宣傳和提升自身的平臺,也通過開展知識性的地質旅游,吸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游客,提高貧困地區的旅游綜合收入。
第三,新機制:“訂單式”扶貧傾囊相助,擔當意識激發扶貧“精氣神”。
精準扶貧,如何問需于民?在當前新一輪扶貧熱潮中,以貧困戶需求為導向的“訂單式”扶貧格外搶眼。從支持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到專項安排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從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項目,到分配下達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計劃和補助資金;從支持開展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到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都更多地向貧困地區傾斜,各級國土部門可謂“翻箱倒柜,傾囊相助”。而像光伏扶貧、旅游扶貧、生態扶貧等一系列創新舉措讓貧困人口更多分享資源開發收益,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獲得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