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017國家公務員《行測》備考指導匯總 | 2017國家公務員《申論》備考指導匯總
【背景銜接】
當下網約車服務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出行的必備APP之一,對于網約車的用戶而言,滴滴打車與優步這些軟件更是成為了裝機必備。甚至更有強大的網民用公式計算出各大軟件之間的最佳使用方案。而最近,滴滴與優步的收購合并則成為了引人矚目的一個熱點話題。隨之而來的出行平臺競爭成了最為激烈的市場之一。
【閱讀】
話題一:民眾的實惠是否依舊。
此前,出于培養用戶叫車習慣、獲取用戶數據等考量,各競爭主體以補貼為主要手段打得如火如荼,合并之后人們難免會擔心,補貼是否會取消,甚至價格是否會因此上揚。
對這一擔憂,滴滴承諾:“優惠不會終止,紅包補貼未來還將長期存在。”但這很可能是一張缺乏保障的“保票”。盡管迄今為止很難掌握滴滴出行和優步在中國的真實市場份額,但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的數據,滴滴占比在八成左右,優步雖沒有其此前聲稱的占有30%的市場,但在區域市場有一定優勢,在全國排在前三位大概沒有疑問。兩家“聯姻”,足以掌握出行市場的定價權。過去,滴滴優步的燒錢模式,已成雙方難以承受之重,因為燒錢,優步2015年在中國市場虧損超過了10億美元,滴滴擁有更大的市場份額,虧損很可能超過優步中國。在獲取足夠大的市場定價權后,很難說滴滴不會選擇不再補貼以止損,甚至提高價格以補血的新戰略。畢竟,滴滴背后的投資人實力再雄厚,總是要求回報的。從另一方面來講,網約車已經合法化,且有效吸收了大量下崗轉崗職工,已無須再通過“燒錢模式”證明其“社會效應”。因此,未來滴滴司機和用戶即使有抱怨,也很可能不得不適應沒有補貼或只能享受象征性補貼的新時代到來。
話題二:信息安全與未來發展空間的隱憂。
過去滴滴市場主要在國內,而優步市場主要在境外。假如相互持股后雙方需互相交換用戶數據,那么國內用戶的個人信息很可能外溢。這樣就很可能限制滴滴未來的發展空間:假如滴滴今后在網約車外還想發展其他商業業務,國內用戶賬戶與境外的連通,有可能遭受資本監管。對于這些潛在隱患,監管者不能置身事外,必要的監管審查理應跟上。這與當初賦予滴滴等網約車合法地位并不矛盾。讓網約車合法的正向意義,是讓新業態倒逼出租車改革,滿足市場需求;實施必要的監管審查,是避免這個新興市場形成惡性壟斷。放或收,目的都是維護公眾利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