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背景鏈接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而對于我們同學來說,簡單的理解,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涉及到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方向的文明形態,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講過:“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這句話充分表明了我們黨和國家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生態文明建設對于中國而言,至關重要。
分析
[問題]
1、資源約束趨緊。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然而人口眾多,呈現出總量多而人均少的整體態勢,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資源和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限制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瓶頸。
2、環境污染嚴重。當前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然而卻付出了巨大的生態環境代價,荒山、污水、霧霾、土地荒漠化等生態環境問題層出不窮,不僅嚴重降低了居民的幸福指數,更不利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3、生態系統退化。當前,自然生態系統退化、生態布局不平衡、生態承載力低的問題依然十分嚴峻。森林分布碎片化、質量不高、功能性不強;濕地生態系統還有一半尚未得到保護,面積減少、功能退化的趨勢依然在持續;荒漠生態系統問題嚴峻,沙化土地面積已經占國土面積的18%;生態多樣性降低,各類珍稀野生動植物面臨數量銳減甚至滅絕的危機。
[具體舉措]
為了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做出重要指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必須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資源解決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生活方式、產業結構,重現綠水青山。具體來說,主要涉及到以下內容:
1、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給予綠色產業政策扶持以及資金幫扶。在全社會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和不合理浪費,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等行動,號召全社會共同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2、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生產效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于超標排放污水廢氣企業的懲處力度,提高排污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開展綜合性治理工作,推進“河長制”政策的落實,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完善問責制度,倒逼地方政府履行職責,保護當地環境。
3、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作,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性治理,強化市地保護和恢復。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湖規模。
相關推薦:
2018國家公務員真題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