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城鄉發展不平衡一直是突出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是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進一步理順城鄉關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首次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順應城鄉融合發展趨勢,旨在重塑城鄉關系,更好地激發農村內部發展活力、優化農村外部發展環境,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雙向流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城鄉融合發展,就是要改變農村的發展只是農業的發展、農村的功能只是提供農產品的傳統觀念,樹立“城鄉等值”“共存共榮”“共建共享”的新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實現鄉村“五個振興”奮斗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的客觀要求。
[權威論述]
我國擁有13億多人口,不管工業化、城鎮化進展到哪一步,城鄉將長期共生并存。——習近平
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習近平
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習近平
[我國鄉村社會面臨轉型期]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鄉村社會正在經歷極其重大的社會轉型過程。這主要表現為:
一是青年勞動力人口以農民工的身份大量流動到城鎮與城市,加速了鄉村人口的老齡化進程。
二是鄉村社會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方式,已日益轉變為一家一戶與農業大戶或農業企業多元并存的生產方式。
三是市場成為農村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之一,鄉土關系形成的熟人社會正在轉變為半熟人社會半陌生人社會。
四是鄉村社會的成員結構發生變化,在傳統農民之外,新型職業農民、農民工、農業企業主、個體戶等群體日益壯大。
五是鄉村逐漸由單一的農業生產單位轉變為種養加儲銷為一體的綜合性村落單位。
六是土地質量較低的干旱半干旱地區,正在經歷顯著的人口空殼化與產業空洞化過程。
七是貧困的村莊正在從絕對貧困狀態轉變為相對貧困狀態。
八是伴隨青年人口的進城,鄉村的小學等文化生產資源趨于減少。
[存在的問題]
第一,城鄉二元經濟問題突出,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尚未建立。我國要素市場改革明顯滯后,要素在城鄉之間的流動受到諸多限制,要素價格扭曲和市場分割現象仍然存在,嚴重制約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提升。
第二,農民進城的門檻依然較高。雖然本世紀以來,戶籍以及城市就業、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改善了農民向城市流動的環境,也降低了農民在城市就業和居住的成本。但是促使農民家庭整體遷入城市的制度環境依然沒有建立,特別是城市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制度成為農民在城市定居的最重要限制因素。
第三,城鄉金融市場存在嚴重的藩籬,資金缺乏有效的雙向流動。特別是商業化改革以來,隨著國有銀行城鄉金融規模的不斷擴大,城鄉金融機構分布更加失衡,現存農村金融機構有效供給不足,農村資金外流嚴重,對農業農村發展造成負面影響。與此同時,由于現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城市資本適度合理進入農村土地市場的機制也未建立起來。
第四,土地財政以及城鄉二元土地市場刺激了城市蔓延擴張,土地城鎮化速度顯著快于人口城鎮化速度。其結果一方面造成了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同時也使得農民無法同等分享城鎮化發展的好處,加劇城鄉發展不平衡程度。
第五,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務艱巨。一方面,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城鄉義務教育教師素質差距不斷縮小,農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婦女健康和保健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醫療人力資源數量不斷增加,但由于起點較低,進展緩慢,因而,整體提高程度較小,農村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依然較差。另一方面,城鄉人口受教育水平、城鄉醫療人力資源配置差距有所擴大,由此減緩了教育均衡發展和衛生均衡發展實現程度的提高,并最終制約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的提高。
[參考對策]
第一,調整城鄉不平衡發展的格局,克服城市發展優先的偏向,真正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原則和策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面,突顯了我國對農業和農村發展前所未有的重視。要真正落實這一重大舉措,最為主要的是改革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政策機制,加大對農村地區發展的投資和支持力度,使更多的城市資源和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或傾斜,為農業和農村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要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
第二,進一步變革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進行機制和體制創新,打破城鄉壁壘,激發鄉村發展的活力。當前,我國鄉村發展活力不足或鄉村的空心化,實際上跟二元體制密切相關。所以,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變革城鄉二元體制,根據發展現狀和需要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對具備條件的村莊,要加快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確保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城鄉居民享有平等的待遇,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第三,在承認城鄉差別基礎上實現城鄉關系的和諧。城鄉融合不是簡單的城鄉結合,也不是城市替代鄉村或者鄉村取代城市,更不應以鄉村優先發展為名拒斥城鎮化,而是應在城鄉人財物等資源合理流動的前提下,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尊重城鄉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面對發展遇到的特定問題,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