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深化機構改革,形成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中國改革發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干出來的。對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來說,為人民干事是天職、不干是失職。要完善激勵約束、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給積極干事者撐腰鼓勁,對庸政懶政者嚴肅問責。決不能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干事。廣大干部要提高政治素質和工作本領,求真務實,干字當頭,干出實打實的新業績,干出群眾的好口碑,干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公考角度解讀
[意義]
提高政府效能有著緊迫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從政治層面來考察,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提高執政能力。黨政機關是我們黨執政和政府行政的主要機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各級機關的工作如何,直接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因此,政府效能不僅僅是提高工作效率、優化服務質量的問題,更是一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問題。
二是有利于推進民主。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主要職責,政府必須為公民服務、為納稅人服務、為顧客服務。政府維護人民群眾的各種權益,體現公民至上的精神;政府公開承諾服務的質量,提供質量最好、費用最少的服務,把人民群眾當成是上帝和“消費者”,體現顧客至上的精神;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努力做到方便人民群眾,簡化手續,體現程序便民的精神。這些精神集中起來就是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的服務質量,其實質是建立以公民權力為基礎的法治政府與服務政府,這必將不斷推進民主進程的加快。
三是有利于反腐倡廉。通過提高政府效能的一系列措施,不僅可以提高公共部門的管理效率,也能夠在完善法制和管理機制上堵塞漏洞。加強對政府部門的規范化管理,著眼于內部管理運行機制的規范構建與完善,使制約和激勵之間形成一種協調關系,形成一種相互制約前提下的廉潔與轉換方式,從而有效地遏止腐敗現象的產生。
從經濟層面來考察,提高政府效能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增強在經濟全球化新形勢下的競爭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為公共產品競爭,地方政府領導的政績主要體現為通過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與透明有序的市場環境、吸引投資來發展地方經濟。不斷提高政府效能,更好地提供地方層次的公共產品,是地方政府橫向競爭和提高競爭力的內在要求。
二是有利于緩解經濟與社會發展失衡的問題。長期以來政府作為經濟發展主體力量,財政資源大量用于經濟建設領域,造成政府公共服務提供嚴重不足,出現地區失衡、產業失衡、貧富失衡等問題。提高政府效能,轉變政府職能是解決發展失衡問題的關鍵,以此引導政府把工作重點轉變到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上來。
三是有利于降低政府的運作成本。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政府效能從經濟角度分析,意味著把有限的公共資源更加合理地分配到重點服務領域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力、物力和財力被濫用,實現效益最大化。
[存在的問題]
第一,政府職能轉變滯后。由于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政府的行政行為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稱,產生了越位、錯位、缺位“三位現象” 。一是政府管理職能界面仍然過寬,管了許多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務。二是用計劃經濟時期的辦法去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實問題,造成職能錯位,效能低下。三是職責不到位,應當由政府履行的職責沒有很好地承擔起來。如在監控商品質量、維護市場秩序、建立社會信用、保障基礎教育、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社會保障等方面,沒有提供充足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沒有盡到政府應盡的職責,造成政府不到位或“缺位”。
第二,機構設置不合理,部門職能交叉現象嚴重。機構的設置和精簡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缺乏科學性、法制性。目前機構交叉重疊、層級繁多、人員龐雜等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部門職能交叉,職責不清,導致推諉扯皮、效率低下和不作為、亂作為,影響整個機關行政效能的提高。
第三,行政成本過高。目前我國的政府運行成本處于歷史高位。有限的財政收入和龐大的機構人員,不僅使許多地方的財政成為“吃飯財政”,而且由于國家財政狀況只能使機關辦公業務經費和工作人員工資收入維持在較低水平(個別地方甚至發生不能足額發放機關工作人員工資的情況),因而導致亂收費、亂攤派現象屢禁不止。一味貪大求快、急功近利,甚至“寅吃卯糧”、“竭澤而漁”,以破壞環境資源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為代價,換來一時半刻的所謂政績和榮耀。
第四,政府信用缺失。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證和監督,目前在不少地方和部門行政決策和執行都還存在較大的隨意性,“朝令夕改”、“人亡政息”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如2002年8月份國家有關部門在北京、深圳、杭州市等4地同時試行機動車個性化牌照,但10天后即宣布“因為技術原因”而“暫停”發放新的車牌。政府自身信用的缺失,不僅不利于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而且也不利于政府效能的發揮。
第五,干部素質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一是公務員與納稅人關系錯位,服務意識淡薄,造成了“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二是公務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缺乏足夠的履行政府職能的能力。造成公務員素質不適應的主要原因是,對公務員素質提高方面缺乏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設計、培養規劃以及能讓其潛能發揮的平臺,現行的處罰、辭退等退出機制不夠完善,操作性較差,實施過程中極易形成“梗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