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階段性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
公考角度解讀
[原因]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重要任務,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也應看到,各地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差異較大,一些農村地區仍然存在“臟亂差”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體現在:
一是重經濟,輕環保,發展是短板。建設好農村人居環境,生態環境保護是關鍵,但發展不充分是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滯后的根本原因。
二是重硬件,輕軟件,意識是短板。目前農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不高,綠色生產和發展的積極性不夠,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提升。
三是重投入,輕管理,技術是短板。鄉村環;A設施使用不當和維護不善等問題逐漸顯現,如何進行資金管理和基礎設施維護,成為農村人居環境中的突出問題。
四是重眼前,輕長遠,規劃是短板。發展時出現注重眼前經濟利益,忽視長遠生態利益,存在只解決表面現象、治標不治本的問題。
[對策措施]
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要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鼓勵各地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簡便易行、長期管用的整治模式,集中攻克技術難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注重實效,防止做表面文章。
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解決農村“吃水難”和飲水不安全問題。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完善縣鄉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向村莊延伸;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健全村莊基礎設施建管長效機制,鼓勵地方將管護費用納入財政預算。
加強農村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實現畜牧養殖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全覆蓋。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創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全面保護天然林,加強“三北”地區退化防護林修復。
強化鄉村規劃引領。把加強規劃管理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實現規劃管理全覆蓋。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土風貌,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加強農村建房許可管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