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給定材料 |
第 2 頁:試題及答案 |
第一題、請從給定資料4所介紹的美劇、韓劇的成功率例中,概況出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15分)
要求:1.概括為教條經驗,并分條表述;2.內容全面準確,簡明扼要,≤200字,15分;
賦分說明
要點如下:
1.接近現實。
2.以受眾為導向并創新播出模式。
3.資金投入,專家把控
4.文化價值觀
閱卷人具體操作細則:
以上每點3分;
每點根據概括是否準確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況,酌情給1-3分;
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1-2分;錯別字3個字扣1分。
參考答案
1、題材接近現實。劇中對生活中細節進行揭示,讓人覺得真實可信,比較受到觀眾的認可。
2、以受眾為導向創新播出模式。按周或者按季播出這種開放的模式可以使電視產品直接面對廣大觀眾的評判,并根據每周最新的收視率和觀眾的反饋,及時的調整創作方向。
3、加大投入,嚴格控制質量。專家把關確保內容的真實可信,確保電視產品的高水準,高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精品電視產品的出現。
4、承載文化價值觀,傳遞普世價值。
第二題、閱讀給定資料6,在填空橫線處一次擬制這則資料的題目和3個部分的小標題:(20分)
要求:1.在答題卡上按規定的形式作答;2.準確、簡明,沒處不超過20字,20分;
賦分說明
閱卷人具體操作細則:
以上每點5分;
每點概括必須準確,未用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給1-5分;
錯別字3個字扣1分。
參考答案
題目:打造優勢文化產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小標題一:文化產業迅猛發展,與國際經貿合作相輔相成。
小標題二:文化理解片面化呼喚文化精髓的輸出。
小標題三:完善政策導向,打造品牌文化精品。
第三題、某次辯論賽的辯題是“韓劇在中國的風靡,無損于我們的文化自尊。”假設你是參賽正方的第一辯手,請結合給定資料4和5,并聯系實際,闡述你方的觀點和理由。(20分)
要求:1.觀點明確,理由充分,含有思辨性和說服力2.思路清晰嚴密,寫成結構完整的論文;3.語言簡潔有力,450-500字,20分;
賦分說明
閱卷人具體操作細則:
格式分,5分;
三個要點,每個要點5分;
錯別字3個字扣1分。
參考答案
我方觀點認為:韓劇在中國的風靡,無損于我們的文化自尊。理由如下:
一、客觀看待韓劇的風靡,其影響不足于損害我們的文化自尊。
韓劇在中國的風靡是個客觀的事實,我們要正視韓劇帶來的影響。如我們可以看到人們穿韓版的衣服,說一兩句“歐巴”、“思密達”,吃幾次韓餐,可并沒有見到有誰因為喜歡看韓劇就改一個韓國名字或者移民韓國;況且影響究竟有多大,傷害程度究竟有多深?根本沒有準確的實證數據,所以我們要客觀看待韓劇的影響,不能夸大其詞。
二、文化需要交流和碰撞,以此反思我國文化的不足,促進文化自覺。
韓劇以市場為導向,抓住觀眾的興趣點,根據觀眾的需求不斷調整創作內容,在創作的過程中,保證加大投入,保證質量,并融化韓國的文化,以文化的輸出擴大影響力。這正是中國影視作品的不足,從韓劇的風靡中反思我國影視作品中的文化弱勢,可以更加深刻理解文化自尊的重要性,更加有利于推動我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培養文化自尊意識。
三、借鑒國外文化優勢,促進我國文化發展,有利于增加文化自信。
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韓劇的風靡,不僅需要我們反思自己的不足,更應該向國外優秀的影視作品學習。以市場為導向,以文化為輸出點,加大影視作品的投入,嚴把質量關,創作貼合觀眾的影視作品,加大文化的輸出和影響,培養文化自信,以文化輸出擴大影視作品的影響力。
因此,韓劇在中國的風靡,不但無損于我們的文化自尊,還會增加我國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第四題、請認真領悟給定資料中“我們覺得她是最好的中國制造”這句話,并結合對給定資料的思考,以“我所理解的中國制造”為話題,自擬標題,自選角度,自定文意,寫1000-12000字議論文。(45分)
要求:1.中心明確,思想深刻;2.內容充實,論證有力;3.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4.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賦分說明
一類文(34-45分)緊扣主題,結構完整,邏輯嚴謹,切身感受論述詳實。
二類文(25-34分)比較符合主題,結構比較完整,邏輯比較嚴謹,論述切身感受。
三類文(10-24分)基本符合主題,結構基本完整,邏輯基本嚴謹,沒有論述切身感受。
四類文(10分以下)不符合主題,結構不完整,500-800字之間每50字扣一分,500字以內只可得5分。
中國制造的文化精神
“中國制造”是時代品牌的象征。近些年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承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為世界經濟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制造”一詞曾經成為了時代的代名詞與中國人的驕傲。但是不能忽視的是我國的制造也面臨了巨大的問題。傳統的生產模式,低質量的原始產品以及缺乏競爭力的發展態勢,無不折射出中國制造的問題。追根溯源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制造困境的核心在于背后精神的缺失。我們輸出的只是我們的代工產品。這些產品所體現的只是中國人口的眾多,根本就沒有體現出中國的文化內涵。所以中國制造的后勁肯定是不足的。為此我們應該在產品輸出的同時更多的是強調文化與精神的輸出。使我們能夠通過工業產品的載體來輸出我們的文化精神。同時也以我們的精神內涵來提振我國工業產品的品質內涵。
中國制造需要有精神作為支撐。精神是社會良性發展的根基,一物之存在必然要有其精神作為依據。脫離精神的物體必然是無法長期存在的,更談不上發展。工業的發展也必然是建立在文明的基礎之上,沒有純粹的經濟活動。風靡全球的“中國制造”曾經成為中國人的驕傲。國人狂熱與激情過后,不得不思考我國當前制造也的困境。追根溯源,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國制造業所缺乏的核心競爭力。而這種競爭力背后卻是缺乏民族精神的支持。縱觀世界老牌工業國家的成功無一不是體現出其深厚的人文內涵。在德國、在日本、在韓國無不如此,這些工業成功的國家都是能夠將其傳統的文化內化到企業的競爭力當中,從而生產出有高度競爭力量的工業產品。反觀中國制造目前的困境,表面上是品牌意識與競爭力的缺失。深層的因素則是我國企業缺乏人文的精神支持。所以我們要向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必須要將中國的精神走進中國制造。
中國制造所體現的精神應該是中國優秀價值的集中體現。文化與產品的輸出應該能夠體現出該國的核心價值。而在當前,我國一些人為了短期的經濟效益一味的去迎合國外某些群體的需要,簡單的輸出一些較為膚淺的甚至是腐朽的文化產品。這種短視的行為不但損害了中國制造的形象,更為嚴重的是無法清晰的向國外傳遞我國的文化內涵。所以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期間孕育出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們應該將我國的文化內涵準確的傳遞出去,應該是傳遞我國國民的勤勞勇敢的生活方式;應該傳遞的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應該傳遞的是愛好和平、包容團結的國家行為。所以政府在文化產品的輸出中應該加以甄別,讓能夠體現我國精神內涵的產品走出國門,展示我國的國家形象。
物質和精神的統一的,在當今社會中競爭日趨激烈,所有的競爭背后都是文化的角力。所以無論是中國制造的工業產品還是文化產品,都應該將我國傳統的精神內化進去,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中國制造有更深厚的競爭力。
相關推薦:
2014年412公務員考試成績查詢時間 ※ 成績查詢免費提醒
2014年412公務員考試合格分數線 ※ 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