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真題 |
第 2 頁:答案 |
【參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題、根據給定資料3,概括我國近年來經濟發展的產業著力點(10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50~100字
參考答案:
我國近年來經濟發展的產業著力點:
1、采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2、采取財政、稅收等措施,發展節能服務產業;
3、組織開展循環經濟重點工程,發展再制造產業;
4、加強環境保護,發展新能源和生物質能利用。
第二題、給定資料4中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請簡要陳述你對這句話的理解(15分)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晰,150~200字。
參考答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指:梳理生態發展的理念和意識,依托生態資源優勢,走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特色之路,實現農民增收。1.發展茶產業,政府投入專項資金,促進健康發展;2.將傳統制茶升級為現代化產業;3.發展以茶為核心的民間藝術,茶園生態觀光旅游品牌;4.建設茶園景觀等工程設施,發展鄉村旅游。因此,保護好綠水青山,發展生態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第三題、給定資料5所反映的丹麥發展模式,對我國的綠色發展有哪些可借鑒之處?(20分)
要求:內容精確,切合實際,200-300字。
參考答案:
一、完善組織機制。成立專門機構,設立政策委員會。
二、完善政策法規。1.再生能源領域,利用財政補貼,價格激勵和稅收,減免政策推動再生能源入市場,調動社會力量,加大研發投入,促進技術創新。2.運輸領域,電動車免稅,提高生物燃料使用比例,鼓勵自行車出行方式。3.建筑領域,擬定嚴格劃分的建筑節能標準,對節能改造進行補貼。要求新建建筑必須遵循能耗指標,并引入“節能賬號”機制。
三、加強世界合作。公私部門和社會各界之間有效合作,在商業中融合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解決方案。
四、加強宣傳教育。堅持全民啟蒙式的“平民教育,通過創造全民精神”正能量而達到物質“正能源”,從而完成綠色升級。
第四題、請根據給定資料1和2,總結現有秦嶺生態保護系列舉措,并就此提出自己的建議(25分)
要求:總結全面,內容具體,切合實際,200-300字。
參考答案:
現有舉措:1.完善法律制度,制定并不斷修訂法規條例;2.形成保護制度,省市縣積極落實。成立機構,制度考核辦法,分配任務并落實監管責任,形成長效機制;3.建立執法隊伍,加強執法監查,推進規范化管理;4.加強綜合整治,嚴厲處罰,堅決取締,加大投入防治污染;5.發展生態產業,實現雙贏;6.制定問責規定并落實問責制度;7,喚醒環保意識,開展志愿者公益活動,暢通媒體平臺,全社會參與。
建議:1.制定、修訂并細化相關規定,推進保護工作法制化;2.加大問責監管力度;3.層層分解任務,細化目標,推進保護工作全省一體化;4.加強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消除污染;5.發展生態產業,建設生態鄉村;6.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利用媒體,開展公益活動,喚醒意識。
第五題、請以某環保公益組織的名義,以“從我做起,打造大美秦嶺”為主題,寫一篇致全省人民的倡議書(30分)
要求:內容具體,層次分明,語言流暢,300-400字。
參考答案:
從我做起,打造大美秦嶺
全省各界朋友們:
秦嶺作為我國天然的生態屏障和地理分界線,不僅是我省的優勢資源,更是我們中國的“父親山”。然而,秦嶺當前也面臨著生態危機和挑戰,依靠政府鐵腕保護的同時也需全社會參與其中。為此,我們倡議如下:
一、我們應牢固樹立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意識,尤其是要落實到行動中,具體到小事里,出行中不亂扔垃圾;
二、我們應積極投身植樹、環保等各類志愿者活動中;
三、我們應努力發揮自身宣傳作用,利用自媒體等平臺;
四、我們應認真踐行綠色的生活方式,貫穿于日常生活;
五、我們應感染、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促進更多參與。
朋友們,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打造“大美秦嶺”和“美麗陜西”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XX環保公益組織
X年X月X日
第六題、給定資料1中提到“這樣的自然生態美景,誰都不能破壞”,請以這句話為主題,聯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觀點明確,見解深刻,論證充分,結構合理,語言流暢,1000-1200字。
參考答案:
示例一:
打造山水中國 共筑生態屏障
——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秦嶺的指示說開去
茶香飄溢,南麓秦嶺。生態綠茶鼓起漢水人民的錢袋子;八水環繞,北麓秦嶺。再寫盛世“八水潤長安”,讓群眾看見藍天,聽得鳥鳴,盼得幸福。一南一北的喜悅,是“父親山”秦嶺無私的饋贈,是二千萬秦嶺人的日夜堅守。精心的保護,如畫如詩。正如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秦嶺時指出“這樣美的生態環境,破壞不得。”如是,生態環境是發展之基,是民生之福,是復興之愿,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底錢,必須筑牢生態屏障,打造山水中國。
打造山水中國,保護生態環境是發展之基。只有底線原則,沒有從頭再來的說法。長期以來,部分地方發展目光短淺,引進粗放工業、落后產能,表面上看地方經濟發展,但工業污染、水源污染、環境污染......這種以犧牲生態環境的發展理念,不僅難以四線經濟持續發展,更將付更大的代價來投入治理,得不償失。正如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日本兵庫縣為了發展港口工業,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石化企業,短期內工業經濟迅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工業污染、海洋生態破壞,讓日本兵庫縣成為“環保錯位的反面典型。正如日本專家所言“這
樣污染治理需要100年”,停工停產,投入巨資,讓日本兵庫縣再發展起來。日本兵庫縣的例子再次印證,生態環境是發展的基礎,不可能超越生態環境搞特殊發展,更不能犧牲生態環境,搞“面子”經濟。而相反,吉林省長白山濕地,按照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布局要求,依托長白山濕地資源,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打造生態產業,釋放生態紅利,讓水美人間,共享發展。“生態美景,破壞不得”,我們必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堅持發展底線,以“零容忍”的態度,打造山水中國,筑牢生態屏障。
打造山水中國,保護生態環境是民生之福。只有群策群力,沒有單打獨斗的說辭。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定位,綠色發展是未來中國發展的總基調。要讓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生態文明”,“生態保護”瞬間從理論走向群眾生活。雖然生態不能作為商品,但卻是群眾的必需品,更是人類發展的保障,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正如光明日報在采訪著名企業家馬云“你最擔心什么?”,馬云說“我不擔心我的員工不努力工作,我只是擔心我的孩子能不能河喝道安全的水”,一語中的。生態環境、生態產品是沒一個人的必需品更應該梳理戰略思維,鼓勵群眾參與,樹立憂患意識,以積極“保護”行動來調動各方力量。
“山重水復”讓人期待,“綠水青山”讓人向往,讓我們篤立信念,筑起山水中國,筑牢生態屏障,讓香飄過秦嶺,飄綠中國。
相關推薦:
2017年422公務員真題及答案※ 關注微信對答案 ※ 公務員題庫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