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真題 |
第 2 頁:解析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材料1.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要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略
材料2.美國學者查理德·斯皮內洛說過:“技術往往比論理學理論發展得快,而這方面的滯后效應往往會給我們帶來相當大的危害”。確實,網絡論理的失范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略
材料3.網絡上文字內容的光怪陸離、圖片的鮮艷奪目、標志的新奇有人,都會使網絡用戶目不暇接,難以自拔。作家王蒙將觸屏時代的到來稱為“心智災難”在他看來,觸屏和電視一樣,提供了一些文化含量可疑的聲像信息,讓人們再度被科技征服電腦與鼠標,觸屏和智能手機先后沖進生活,殺人頭腦,它們“提供了最全面的服務與引領,也許還有劫持”如多倫多大學學者納爾遜·塔爾所說:“今天,電子技術將人腦加速到一個異乎尋常的速度,而人的肉體卻原地不動,這樣形成的鴻溝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在強大的誘惑力面前,人們不知不覺地在網上投入了過多的時間,感知了一些不該感知或不宜感知的內容,忽視看正常工作,學習,生活。在這樣的過程中,網絡用戶被誘發生理和心理疾病,導致異化傾向的概率非常高。略
材料4.某澳洲女留學生被害一事引發國內輿論關注,但是網上卻出現令人不和諧的一幕,部分網絡留言內容低俗甚至污穢。毋庸諱言,不管什么事,只要捅到網上了,部分“蓋樓”的網友從來不怕事大,也不怕措辭有多尖刻,說話有多臟,凡能讓網友覺得“痛快”的,只要能說出口的,一律不含糊,像竹筒倒豆子一樣,全部倒了出來。略
材料5.發揮中國傳統文化在修復網絡生態、建設網絡倫理等方面的作用,首先需要正確的文化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實現良好的傳承、弘揚、發展、革新?如何通過恢復和創新“詩書禮樂”國學教育體系,使網民對中國文化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2016年5月14日,中國文化網絡傳播首屆高峰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專家就相關話題展開了討論。略
材料6.傳統文化對網絡倫理的滋養,還需要網民轉換思維,發掘內容,創新形式,注重教化的方式與態度。2016年,一則關于“網絡端午”的新聞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眾所周知,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人們通過包粽子、戴香包、掛菖蒲、賽龍舟等一系列傳統文化習俗活動幾年著名愛國詩人屈原,通過這與每個個體緊密關聯的節日,可以激活歷史傳統、喚起文化記憶,塑造著一個民族共同的心靈認同。但是,傳統節日不能只是變成商家促銷的噱頭,不能只是成為購物節、吃飯節、旅游節,也要適應現代生活需要,創新過節方式。
相關推薦:
2017年422公務員真題及答案※ 關注微信對答案 ※ 公務員題庫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