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材料5
浙江是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的重點區域。大運河浙江段的河道長度、遺產點段數量、遺產區面積等都在“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共有11個河段280多千米河道,13處遺產點和18個遺產要素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時,大運河沿線的杭州運河元宵燈會、寧波媽祖信仰、湖州含山軋蠶花、嘉興三塔踏白船、紹興背纖號子,以及湖筆制作、黃酒釀造等傳統技藝也得到了持續性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
大運河浙江段流經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寧波5市的20多個區縣,沿線與運河的建設、交通、商業、生產活動密切相關且歷史風貌和傳統格局保存完好的運河城鎮有22個,運河村落有3處。這些城鎮、村落不僅保存了與運河密切相關的城鄉歷史文化聚落,如城墻、城門、歷史街區、建筑群落等,而且保護傳承了珍貴的運河文化,其中多個已納入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范圍,以保證其真實性、完整性的延續。
浙江省早在2008年就啟動了大運河浙江段的遺產資源調查和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為運河文化帶建設打下了基礎。為了加強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出臺了全國首部運河保護條例《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為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制度保障。成立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浙江城市協作體,探索建立沿線城市共建共享大運河文化的體制機制。自2016年起,每年在杭州舉辦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推動中國大運河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
在運河環境風貌的保護和整治方面,浙江嚴格管控大運河沿線各市、縣的城鎮建設項目,積極開展運河沿線城鎮、鄉村航道兩側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努力展現運河兩岸原有的歷史環境風貌。結合“五水共治”工程的推進,運河沿線地方政府認真落實保護管理責任采取了截污納管、工業污染整治、農村農業污染防治、河道綜合整治等措施,運河水質全面改善,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2017年,杭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打響東方文化特色品牌,堅持保護第一、應保盡保,實施城市記憶工程,同時要發揮運河、西湖“雙世遺”綜合帶動效應,沿河沿湖高端商務帶要以金融服務、高端商務、商貿旅游、文化創意、現代物流等產業為特色,建成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帶。
材料6
運河興,則城市興。大運河流域居住著中國近八分之一的人口,大運河一直在滋養著兩岸城市走向未來,而兩岸的城市也在不斷思考和探索著如何與身邊的大運河和諧相處。
近年來,揚州對大運河環境的綜合整治陸續展開,搬遷棚戶、疏浚河道、整修堤岸,大運河逐漸重現當年的清水碧波。由于運輸功能轉到了城外的新河道,大運河上已無當年舟楫縱橫的繁忙景象,但游船點點,碧波漣漣,“運河之城”的水韻氣質依然令人流連。揚州市還啟動了以運河保護為重點的“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在沿河的邵伯湖等湖泊實施退漁還湖、退養還湖工程,總計還湖面積達到15萬畝。
在山東棗莊,大運河船舶污染治理正在大力推進,船舶按照要求加裝污油、污水收集設備,運河沿線碼頭配套建設污油、污水回收處理裝置,海事部門加大對來往船只的監督檢查,船民的環保意識也不斷增強、對此,船戶小苑說:“我們這兩套收集設備的改造,得到了1萬多元政府補貼。政府這么大力度抓環保,再向大運河里亂排亂倒可真是太不像話了!
地處魯南的臺兒莊古城,利用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碼頭等水工遺存以及水街水巷歷史肌理,重建北方水城,走文化旅游業發展之路。如今,“一河漁火,十里歌聲,夜不罷市”的昔日繁華已在這座曾經的大運河水旱大碼頭上重現端倪。古城周圍民宿已發展到1.5萬個床位,2018年迎來游客600萬人次。
“無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認通州。”高高矗立的燃燈佛舍利塔,曾見證北京通州當年舟楫往來的繁盛景象,如今與毗鄰的3座廟宇一起正被打造為運河文化景區;同時,京杭大運河通州至天津段也將很快再次通航,北運河水上觀光旅游有望成為一道嶄新的風景。
自古就有“居天下之中,扼漕運之沖”美譽的江蘇省淮安市,近年來大力推進中國漕運博物館、清江浦記憶館、皇家敕建名人館等運河文化博物館群建設。通過制作清口水利樞紐、洪澤湖大堤3D動漫,實施惠濟祠沙盤復原等系列解讀工程,為廣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了解運河歷史、感受運河文化搭建平臺。此外,該市還積極挖掘整理大運河史料,組織編寫了《里運河名勝》《淮安運河故事》《運河文化研究論文集》等系列叢書。
在浙江杭州,大運河拱宸橋畔的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已成為中外游客的必游之地,產城融合的沿大運河景觀帶年接待規模達1200萬人次,大運河已成為繼西湖、西溪之后杭州又一張閃亮的旅游金名片。城南的大運河與錢塘江交匯處,江河匯流區應運而生,一座近百萬平方米的江河匯綜合體正在崛起,大運河和錢塘江正“手挽手”助力杭州“擁江發展”。
出于對大運河文化的熱愛,杭州詩人小舒于2012年9月發起了首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倡導通過詩歌去保護、宣傳和傳承大運河文化。詩歌節至今已連續舉辦了6屆,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詩人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其中,匯成了一股保護傳承大運河文化基因的民間力量。小舒說:“大運河一定是一條審美的河,舉辦詩歌節,就是希望為她提供更多的文化符號,讓她真正成為詩的河流!
材料7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運河帶被列為世界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這樣的評價:“阿姆斯特丹運河帶是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規劃一座新‘港口城市’的產物,體現了歷史與城市的完美結合!
早在16、17世紀,荷蘭就形成了以政府主導的系統化空間規劃體系——各級市政當局都要對所轄區域進行空間規劃,規劃一般由相應層級的政府部門制定,交付議會審議通過,具有法律效力。阿姆斯特丹運河的建造和管理,也得益于該市政府的統籌規劃,體現了當局在城市建設與發展方面的智慧。
如今,阿姆斯特丹政府在遺產保護方面始終堅持守舊原則,努力將運河遺產完整地保留下來,也不輕易對城市布局進行調整。政府一方面頒布相關法令對運河遺產進行保護、加強管理,另一方面對運河沿岸的名人名園進行修繕以吸引游客,比如修復了運河上的古老木屋、安妮之家等。為了宣傳推廣運河帶,政府創辦了許多大型活動來吸引國內外游客,比如每年8月舉行的王子運河水上音樂會是荷蘭最大的音樂節,而阿姆斯特丹水上燈光節則是著名的歐洲五大燈光節之一。
面對過度旅游問題,阿姆斯特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新酒店的建造,將郵輪停泊港口移出城市中心,大力推廣阿姆斯特丹東片及周邊城市的旅游路線以分散客流量,等等。為減少環境污染,政府還加寬了人行道路,劃定了新的自行車專用道,不斷完善城市慢行系統。
相關推薦:
2019公務員真題及答案解析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