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由來: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實現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認識的飛躍。
內涵: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意義:科學發展觀對于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黨和政府自身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申論真題:2007年下半年天津市錄用公務員申論考試《概括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
2、五個統籌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貫徹“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與科學發展觀的關系:“五個統籌”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強有力的體制保障,也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最好注解。是對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的具體詮釋,說明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具體要統籌哪五個方面、兼顧哪五對關系、解決哪五對矛盾。
城鄉協調發展是社會穩定和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基礎,必須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高度來推進涉及“三農”問題的各項改革,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
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的和有力保障,改變目前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不夠協調的狀況,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領域的各項改革。
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要為子孫后代著想,必須努力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為我國的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要求我們的經濟體制必須適應這種新形勢,協調好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體系只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三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四是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必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為人們所自覺遵守和奉行。
八榮八恥內容: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申論真題:2006年山東省錄用公務員申論考試《強化正確的輿論導向,完善證人保護制度》。
2008年山東省錄用公務員申論考試《弘揚感恩精神,促進社會公益事業良性互動和持續發展》。
2008年寧夏自治區錄用公務員申論考試《倡導正確價值觀,堅持以直報怨》。
4、四位一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2005年2月,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第一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完整概念,并對此作了重要論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將現代化戰略目標由三位一體發展為四位一體。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基本綱領”。這是第一次按照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現代化戰略目標來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基本綱領,并第一次按照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內容作了全面部署。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得以完全確定。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和國家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實踐,總體布局在理論上經歷了由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的發展過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建設、全面改革、全面發展思路的實踐中,堅持總體布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來沒有動搖過。
申論真題:2008年浙江省錄用公務員申論考試《論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相關推薦:
專題:2010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前沖刺完全指南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問題匯總
2010年國考29日舉行 專家預測《申論》十大命題 2000-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