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 ||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
|
![]() |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法語 | 德語 | 韓語 |
|
![]() |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期貨從業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考試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考試 | 出版專業資格 | 廣告師職業水平 駕駛員 | 網絡編輯 |
|
![]() |
衛生資格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執業護士 | |
![]()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劃師 | 國際內審師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保工程師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
|
![]() |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構建和諧社會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終歸宿,是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具體表現為農村與城市和諧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社會與經濟和諧發展,政治與經濟和諧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和諧發展。
(1).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2).和諧社會與三大文明的有機統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工作方法
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
申論真題:2007年下半年天津市錄用公務員申論考試《闡述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
2006年山東省錄用公務員申論考試《強化正確的輿論導向,完善證人保護制度》。
5、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
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重要原則。其基本要求有四個方面:一是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二是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四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當在繼續加強立法工作的同時,把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客觀要求,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改革開放29年來,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經過各方面共同的、不懈的努力,我國立法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以憲法為統帥,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位階層次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有法可依。
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工作,就是要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使憲法和法律真正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準繩,真正成為全社會一體遵循的行為規范。
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要重點抓好以下四個環節。
一是依法執政。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依法執政,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干部帶頭貫徹實施憲法和法律,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為全社會作出表率;督促、支持和保障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在法制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正確處理重大決策、重大政策與憲法和法律之間的關系,善于使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志相統一并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運用國家政權處理國家事務。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是依法行政。就是要使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都受憲法和法律的規范和約束。確保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同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注重配套法規規章的制定和實施,充分發揮我國法律體系的整體功能。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形成職責權限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救濟渠道暢通、問責監督有力的政府工作機制。
三是公正司法。司法權威是法制權威的重要體現。要堅持以公正樹權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司法的職能作用,維護公平,伸張正義。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為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新時期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指導思想。黨員、干部特別是立法、執法、司法、監督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真正樹立并自覺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帶動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弘揚法治精神。大力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依法辦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6.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政府轉型目標:由全能型政府轉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正在逐步完善。與此相適應,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由全能型政府逐步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2006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2000美元,人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增長迅速。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和思想認識不足的影響,公共產品不僅供給量不足,而且供給結構也不合理,不適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新要求。
為改變當前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較大的狀況,就要大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更加關注民生。首先,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投入應更多地投向長期“短腿”的社會事業,投向義務教育、基礎醫療和公共衛生、基本社會保障、公共就業服務、廉租房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
其次,政府的公共政策和財政投入向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傾斜,除免除農業稅和農村義務教育免費外,要盡快構建全覆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并逐步提高水平,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還要著力逐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農村公路與公共交通、電力供應、農業水利與防災設施及服務、病蟲害防治、農業市場信息和技術推廣等服務、氣象和通訊設施服務等。
第三,應更多幫助欠發達地區解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加大中央財政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提高具有扶貧濟困性質的一般轉移支付的規模和比例。第四,基本公共服務要更好地面向困難群眾,除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等制度外,還要關注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加強就業培訓,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問題等。
從我國的現實國情來看,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的重點和難點在于農村,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突破口也在農村。我國農村改革發展走到今天,政府和社會為農民提供的基本公共產品缺失和基本公共服務嚴重不到位,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實現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從我國農村實際出發,強化政府職責,抓住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突出矛盾,變革農村的上層建筑,建立和完善實現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和機制。這是切實保障農民權益,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標。
為農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是政府應盡的職責,強化政府在農村公共產品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明確政府責任并不等于政府包攬公共服務的生產與供給,而是要發揮多方面的積極性。我國財政實力有限,僅僅依靠財政力量難以保證農村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廣大農村群眾的多樣性、多層次和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不可能完全由政府直接提供,政府不應當也不可能包辦一切。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各種政策安排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農村公共品服務,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完善以政府供給為主、民間資本廣泛參與的供給機制,補充政府供給的不足,實現公共產品供給主體的多元化。要把那些適合或可以通過市場、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以適當的方式交給社會組織、中介機構、社區等基層組織承擔,引進競爭激勵機制,以擴大公共服務的供給,并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相關推薦:專題:2010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前沖刺完全指南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