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論闡述
隨著申論考試的日趨成熟,申論問題的設置日趨靈活,這種“靈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結合材料,聯系實際;二是重視分析,見解深刻。
所謂“結合材料,聯系實際”是指,申論問題的答案不僅要靠閱讀概括給定資料得出,它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知識理論儲備,從常識、經驗、理論、實踐出發完善答案。因此,在申論考場,一方面需要我們集中精力內化材料整合答案;一方面又需要我們跳出材料之外,調動知識儲備,結合社會實際情況,全面回答問題。
所謂“重視分析,見解深刻”是對考生能力的進一步考察。申論考試的問題設置往往在概括主要問題之后,要求考生再做深入地分析,即找出問題的原因。有句歌詞道:“霧里看花,水中望月” ,考生是否能夠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是否能夠透過現象看到事物本質,這是政府選拔公務人員的衡量標準之一。所以,要做好申論就必須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而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呢,不外乎還是兩個方面:其一重視因果推理訓練,這是內功;其二學會分析技巧,這是外功。
綜上可知,申論需要我們扎根材料,聯系實際;內練思維,外訓技巧,做到 “內外兼修”。
二、實踐訓練
結合真題,我們會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其題干如下:
“根據給定材料7-9,請你分析張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現實問題?
要求:問題全面明確,分析恰當透徹,表述簡潔明了,不超過250字(20分)”
張悟本事件是去年的一個熱點話題,當時電視、網絡、報紙等眾多媒體進行了廣泛深入報道,揭示了一個下崗工人到養生大師的神話,敘述了一個“把病吃回去”的養生傳說,記錄了眾多百姓爭購綠豆、茄子的瘋狂行為,然而最終宣告了一個假冒學歷、虛假宣傳、嘩眾取寵的“假神醫”的破滅。雖然張悟本“閉關”去了,但是張悟本現象透露出了一些很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根據申論“內外兼修”的理論,考生要答好這道題,不僅要梳理出七、八、九這三則材料所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還需要依靠平日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和觀察。
通過材料我們會發現張悟本事件之所以發生有這么幾個方面的原因:
張悟本個人原因:學歷造假,偽造身份,虛夸療效,欺騙患者。
媒體方面的原因:失實宣傳、過度包裝。
科學界的原因:有關專家辟謠過晚;無暇寫書,難于將學術論文轉化為科普書籍。
群眾方面的原因:需求養生知識,但科普知識欠缺,科學素養不高。
政府方面的原因:缺少監管。
然而做到這一步還遠遠不夠,考生還必須跳出材料運用常識,分析出張悟本現象背后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這里我們簡單的介紹一個方法即“第一因分析法”,即一層一層地找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以期將該問題往深度進行挖掘。
比如談到群眾方面原因的時候,我們要問為什么群眾需求養生知識?這是因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解決了溫飽問題,可以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投入更多的精力。但這樣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了嗎?我們依據平日對這個熱點的關注會發現,關注養生的方式很多,可以鍛煉身體,可以咨詢醫生,可以入院調養,可以買藥治療,為何偏要信張悟本只是簡單的喝綠豆湯,相信一方能治百病呢?那是因為我國現在還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問題,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藥,加之部分醫生態度不好,醫術不高,導致很多百姓不能通過社會醫療途徑進行養生活動,他們希望能有一種低價高效的方式進行養生,避免重大疾患出現,而張悟本的理論正迎合了群眾這方面的需求;其次,張悟本提出的食療方法借用了中醫的說法,他利用群眾對于中醫的信任,進行虛夸宣傳,容易讓群眾信以為真。而且中醫理論博大精深,在普通群眾中還缺乏足夠的普及性、簡易性、操作性;再次,張悟本提出綠豆、長條茄子等包治百病,明顯不符合常識,但是很多群眾卻愿意相信并堅持食用,從這一現象來說我們現在社會的醫學常識普及工作做的還不夠,我們的科普教育發展的還不夠,群眾的科學素養需要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通過這樣的層層分析,我們會發現很多原因背后更深刻的社會問題。考生如果能夠通過材料,結合實際,深入分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找到這些問題,才能夠較完滿的完成作答,取得高分。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