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即將拉開序幕,其中,申論是江蘇公務員考試A類職位及選調生考試的必考科目。申論熱點的積累對于可以實現申論分數的突破,因此諸多考生在備考申論時中都有看新聞和讀評論的好習慣。但是很多考生對于申論熱點卻常常不知道如何有效積累,不知道積累以后具體如何去使用。熱點的積累絕對不是簡單的看看新聞讀讀網評。如果只是一看而過,最后對于考生來說也只能算是增加了對社會的認知,而對于申論分數提高卻沒有太大的用處。對于申論的熱點有效積累,專家指導如下:
第一,要選擇比較有代表性的官方網站。江蘇中公教育專家在這里首推新華網的今日話題和人民網的人民時評,并且關于評論的時間截點可以是近一年的評論,這些都是各位考生要著重關注的。這兩塊的評論都較符合申論的特點。主要表現是:一、代表了官方態度即政府角度,能夠讓考生在閱讀的時候更加好的了解政府的最新動向和態度。二、語言表達非常的規范。申論的寫作,語言規范是申論寫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寫作的一個難點。在閱讀這些文章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逐漸改變文風,向規范性靠攏。
第二,要學會科學的具體積累方法。江蘇中公教育專家建議各位考生的具體積累方法如下:一、認真閱讀所選擇的評論,在閱讀的過程中按照江蘇中公教育專家介紹的申論的閱讀方法:即關鍵詞匯法、首尾句法、跳讀法、快讀法、精讀法來找出評論中的關鍵詞匯和短語。二、在該評論文的基礎上繼續在網絡尋找相關的內容信息進行擴充。選擇內容擴充的過程中也盡量在較為官方的網站中尋找,以保障觀點的正確性。三、在得到內容的充實以后,考生自己一定要開始進行獨立的評論寫作。按照三個層面來進行寫作: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是什么”主要寫事件的背景和事件本身;“為什么”主要寫事件發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怎么辦”主要寫解決問題的對策。這三個層面的內容全部來自于前幾篇評論文的內容。 考生自己寫的評論文,其本質是對前幾篇評論文的內容加工和整合。這樣的一個訓練方法,不但可以對其熱點有更加深刻和全面好的了解,以做到熱點積累的作用,更加可以通過這個方法來提高考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關于熱點知識的一些用途
總結發現,熱點知識在申論考試中有以下幾個用途
(1)提升材料閱讀速度
片段材料:
韓國胚胎干細胞研究帶頭人黃禹錫科研組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的論文被韓國首爾大學調查委員會認定為有意造假,首爾大學解除了他的教授職務,韓國政府也取消了授予他的“最高科學家”稱號;檢察部門以詐騙、侵吞研究經費和非法買賣卵子等罪名向黃禹錫提出指控,首爾高等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
眾所周知,申論材料字數較多,從國考和省考角度來看,都有不少于6000字,按照一般的閱讀速度(250字/分鐘),想要完全理解材料的含義,需要半小時左右。而在申論考試中,作答時間往往是限制發揮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閱讀速度刻不容緩。
而在我們的申論材料中,有絕大多數材料都是案例型材料,也就是以事例的形式展現出來的材料。面對這樣一些材料,除了可以使用我們所說的“快讀法”之外,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了解過相類似的新聞事件,那么我們就完全可以簡單略過。
例如之前公務員考試當中提到的“張悟本事件”,材料用了很大篇幅描述張悟本,如果從頭至尾細讀,肯定會損失很多寶貴的時間。
(2)豐富文章的論證方法
申論文章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片議論文,“有理有據”是最基本的要求,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論證”意識。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引證法和例證法。其中最容易掌握的,也是上手最簡單的,就是“正反對比法”,通過正面影響和反面危害的對比得出結論。
但簡單往往意味著泛濫,在所有文章都在重復著對比的時候,新穎的例證往往讓人眼前一亮。但案例的使用過程中,使用材料中的案例還是調用自己的積累,這是廣大考生常常會疑惑的問題。本身來說,二者都無不可,但由于多數考生自身積累不足,所以材料中的案例會大篇幅出現在文章中,從而引發了考官的審美疲勞,所以個人建議---調用個人自身積累。
(3)提高文章理論深度
很多考生由于積累不足,寫出的文章常常就事論事,顯得沒有深度或過于簡單。而對于這一現象,很多人以為是文筆問題,實則不然。這主要是由于平時不夠關注新聞時事。舉個簡單的例子:
聯考中提到“煤礦資源整合”這個案例,對于一般同學只能想到“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但如果我們關心熱點,就應該能想到,這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要求。
其它示例:
主題的升華和拔高
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
政務信息公開—政治文明建設
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民生建設—以人為本
煤礦資源整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關于熱點知識的一些誤區
熱點知識對于我們是如此重要,很多考生在備考申論的過程中也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但同時也形成了幾個常見的誤區,具體如下:
積累熱點=押主題
妄圖通過平日的積累來命中考試的主題,這是很多考生常見的一種思維。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也不具有操作性。原因如下:
其一:即使是相同的主題,也會以不同的角度呈現。以“文化”為例,就分別考過“文化自信”、“鄉村文化”、“文化的引進和走出”、“文化遺產的保護”四個方面。
其二:同樣的新聞,并不能給我們很大的幫助。以國考為例,12、14年國考中分別出現了兩年的諾貝爾獲得者---“莫言”和“愛麗絲門羅”,應該眾人皆知,但并不能對我們的答題有太多提示。
(2)用熱點替代客觀題的要點
申論的客觀題和主觀題不同,講究“得分靠要點”,而要點的來源半分之就是以上都來自于材料,這也符合我們之前所說的“材料為王”的答題原則。
有些同學在作答客觀題時,由于熱點找不全,于是打開自己的記憶,用平時看來的熱點知識來作答問題,這往往是很暗得分的。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