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論文式微 作文何去何從
受自身習慣、能力所限,考生在申論作文中常以大段大段對策的方式呈現個人對話題的理解。而從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文章寫作實際判分來看,策論文,即以對策的方式構成作文主體結構的寫作模式,漸漸難以獲得考官的青睞。在這一顛覆性的作文判分革新局面下,廣大考生如何見招拆招,成為了當下備考各地省考的重要課題。以下,考試吧家為你支招。
一、不寫策論文,還能寫什么
作文在公務員考試中,被稱為申發論述題,申論即得名于此。如何申發,如何論述,顯然不僅僅是談對策可以囊括全面的。除了寫“怎么辦”,還可以寫“為何辦”,即進行充分的分析。不僅僅是分析原因,還可以就話題的各個角度進行分析,如主題自身的內涵外延,如主題自身的內部關系,如主題的背景與現狀,如主題緣何成為熱點,如主題所帶來的正反影響等。一言以蔽之,即分析話題的內涵、關系、現狀、原因、影響。
二、撰寫論說文,如何寫得準
了解了分析型文章的寫作角度,那如何才能寫得出彩,論述深刻?關鍵在于十二字原則——“論點源于材料,論證高于材料”。即無論分析主題的任何角度,思路出發點都要從材料出發,不能無中生有;結合材料后,具體的論據和論證應當高于材料,照抄材料素材并不能獲得考官青睞,只能表明個人思想的貧瘠與內容的空白。如2014山東省考C類試卷命題作文《紅線與紅利》,在開頭分析紅線、紅利的定義與兩者關系后,分論點再分析紅線對紅利的影響之時,論點必然要源于材料,如紅線(保護)是紅利(發展)的前提,在材料2第2段有所支撐體現,如牛羊數量超出濕地草場的承載量,大量野生動植物消失,沙化帶出現等等。但在具體論證保護是發展前提時,則不能完全照抄相關論據,需要由材料內的事實拓展到材料外的事實,可從濕地上升至生態環境。
三、撰寫論說文,如何寫得好
把握好了寫得準的原則,只能保證作文分數尚可,如何沖擊二類卷乃至一類卷,是最后一道關卡。想要分析得好,除了解決上述思路問題,還需要內容充實,有思想性,語言規范等等,而這不是方法、技巧所能彌補和應對的,需要日常的積累與總結。中公教育專家現給出大家熟悉申論分析風格材料的路徑:
一,理論政策。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2015年X省政府工作報告等;學習時由章節框架到小標題,再到段首句,最后至具體內容。二,理論書籍。改革熱點面對面系列叢書,《之江新語》等。三,期刊雜志。《中國新聞周刊》,《瞭望東方周刊》,《南風窗》,《求是》等。四,時事政治APP。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騰訊新聞客戶端等等。此外,還可關注中公教育時事政治頻道和申論熱點頻道,“一站式”獲取相關信息。
綜上所述,在省考申論作文備考中,應避免“無腦”寫對策,而是適當增加分析的內容;把握好分析的底線,論點源于材料,論證高于材料;日常勤于總結,多學習范文、時評分析的風格。考試吧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收獲好的成績!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