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顧名思義,就是談談對某個詞語的理解。這類題目在2007年國考中早已出現,2010年兩套試卷、2012年地市和2014年副省也均有其身影。同時它還出現在安徽省考申論考試中:2011-2013年間一共有兩題詞語解釋題。很多考生看到這類題目較為陌生,容易產生“心中千言萬語,口中無語凝噎”的感覺……對此,考試吧對國考、各地省考申論真題進行總結,發現詞語解釋類題目的提問方式大體包括這樣幾種:
一,請對某個詞或某幾個詞作出解釋;
二,請談談某個詞或某幾個詞的含義;
三,請說說某個詞或某幾個詞是什么意思;
四,請概括某個詞或某幾個詞的內涵和外延;
五,請給某個詞或某幾個詞下定義。
為了方便對答題思路的掌握,中公教育專家將其歸為三大類:第一類包括一二三這三種,即明確要求解釋詞語;第二類即第四種,明確提出概括詞語的內涵和外延;第三類也就是第五種,要求下定義。第一類比較常見。
在邏輯學中,概念包含內涵和外延兩個部分。內涵主要是點明概念的本質屬性,而外延則包括與概念相關的一系列事物,如特點、范圍、原因、影響、具體事例等。作答申論中的詞語解釋題,不管屬于哪一類,首先都要能概括所需解釋的詞語的內涵和外延,這是核心。
以2013年安徽A卷中“結合‘給定資料3、4’,試對‘人口詛咒’這一概念作解釋”為例。題目要求解釋“人口詛咒”,按照概念的內容,我們需要去材料中找出人口詛咒的本質屬性和外延部分。材料中通過“石油詛咒”,以類比的方式告訴我們,人口詛咒的本質便是一種過渡依賴人口紅利的發展困境。那么外延的部分呢?此時就要看材料給了什么內容,并不是外延所包含的所有事物都要寫下來,還是得以材料為主。在這篇材料中,主要提到了人口詛咒的原因,因此我們在外延部分寫上原因即可。最后整理形成答題要點:“人口詛咒”是指我國制造業過分依賴廉價勞動力,從而導致陷入發展困境。當下,勞動力優勢逐漸喪失,制造業成本上升,繼續依靠廉價勞動力發展經濟已難以維持。”
這一題至此結束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個作答內容只是核心部分,剩下還要針對不同的提問方式,采取不同的應對。
如果是第一類的提問方式,那么建議解釋完內涵和外延之后,再給出一定的結論,一般是提出簡單的對策。比如上面這一題,最后還要加上結論,如“為此,應推進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這樣才算完整。
如果是第二類的提問方式,具體的答案展示最好按照題目要求進行,寫成“某詞的內涵是……,外延是……。”
如果是第三類的提問方式,要求下定義的話,寫成“某詞是……的……”,如“偶數是能被2整除的自然數”,這種表述方式為佳。如果材料里面有講具體事例、影響、范圍等內容,在第一句后添加即可。如安徽省考2011年B卷“請根據給定材料,用精煉語句,給‘鄉村旅游’下一個確切定義”,最終可以如下作答:“鄉村旅游既包括鄉村觀光農業旅游,又包括鄉村民俗文化風情旅游,還包括鄉村休閑度假旅游和鄉村自然生態旅游,是具有區域性和綜合性的新型旅游業。它與都市旅游相對稱,客源主體是都市居民。鄉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筑、文化等資源,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另外,考試吧提醒大家作答時要注意字數要求。如果字數要求非常有限,比如要求用一句話進行解釋,這時外延的部分、結論的部分也就無需寫了。
希望以上內容對考生了解詞語解釋類題目有所幫助!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