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4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11 頁:數量關系 |
第 12 頁:判斷推理 |
第 18 頁:資料分析 |
第 21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31. C[解析] 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分號后的句子是對前面句子的解釋,解釋的是“不同”的兩種表現,一是別人等你,時光飛逝;二是你等別人,漫長得可怕。這是通過角色的互換,即交換兩個人的“位置”來實現的,據此可排除D項的“環境”。第一空填“反應”搭配不當,而“感知”多指身體(尤其是肢體)上的感覺,“感應”則是心理上的感覺,故“對時間的感應”比“對時間的感知”更為準確。本題選C。
32. D[解析] 根據“把知識還原到生活之中”,可立刻判斷出A項的“化簡為繁”不正確,不選;第二空,只有“本能”能與前文“與學生的生命相碰撞”相呼應,B、C項都不能體現這一點,故選D。
33. D[解析] 文段主要談論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的制定背景。正因為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不規范,公眾不知道該聽從哪種觀點,不知怎么辦才好。D項“無所適從”表達了這層意思。“莫衷一是”表示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其主體應是媒體,而不是公眾,故不選。本題選D。
34. B[解析] 根據“他們專注于仰望星空,思考終極問題”及“他們跟隨著理想的指引,引領著社會前進”可知,文段中象牙塔里的人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故排除表示知識和文化傳播與傳承的CD兩項;“衍生”指因演變而產生,與“理想主義”搭配不當,排除A項,本題正確選項為B。
35. D[解析] “曇花一現”比喻美好事物不持久,一般不用于形容人,排除A。此題宜從第二空著手,前文說“超越了歷史上的任何人”,故此處強調的是比較的結果,或者是能不能相比,不可能是“同伍”,排除C。“比肩”表示并肩、并列,居同等地位;“相比”與“比肩”相比,后者更強調相比的結果,即“比不過”,且書面色彩濃重,與全文段的語體色彩更契合。而且根據后文的“全部政治與軍事生涯加起來還不到20年”,“聲名鵲起”也不是很合適。綜合來看,本題選D。
36. B[解析] 這道題目根據感情色彩作答最為簡便。注意“糾偏效應”的引號不是表示諷刺或否定,而是著重指出,所以第一個空所填詞不為貶義詞,排除AC兩項。“孤立無助”主要表示得不到外力援助,“形單影只”用來形容孤獨,沒有同伴。根據題干的意思看,媒體給了一些人精神上的依靠,即給了一些人援助,故排除D。本題正確選項為B。
37. B[解析] 第一個空,“釋去”、“拂去”和前面的“強力擺平”搭配不當,排除CD項。第二個空,“是是非非”指好的事物與壞的事物糾纏在一起,“前車之鑒”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敗作為鑒戒,題干主要突出強力擺平公共事件的弊端,故排除A項,本題正確選項為B。
38. C[解析] 根據“這就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學邏輯”可知:虛擬經濟、實體經濟、經濟政策、政治的博弈之間存在著基本的邏輯關系。“癥狀”指病人主觀上的異常感覺,故首先排除B;第三個空,操作與經濟政策搭配不當,排除A;“癥結”指的是問題的關鍵,而“發展”和“制定”顯然比“走勢”和“調整”概括得更全面,與“基本的邏輯關系”更搭配,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39. C[解析] 先從第二個空著手,從感情色彩上看,“充斥”不能和“贊嘆”搭配,排除A項;“回響”顯然沒有“回蕩”合適,故排除D項。第三個空,“踐踏”和“考驗”均可以,但“考驗”對人類多了一層期待。第一個空,“精華”指事物最精美、最重要的部分,與后面的“贊嘆”搭配更恰當。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40. B[解析] 第二個空,修飾氣氛一般用營造和渲染,排除AD兩項;第三個空,風土人情及人物活動不能“設計”,用“描摹”比較合適。本題正確選項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