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數量關系 |
第 2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3 頁:判斷推理 |
第 4 頁:常識判斷 |
第 5 頁:資料分析 |
第 6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31.【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講述了法律權威在社會成員中的確立能幫助實現或協調法律的六個方面的價值目標,從而使法律真正發揮功能和效率。而法律權威的確立需要依靠民主制度的建設。由此而知,民主制度的建設是法律真正發揮功能和效率的關鍵。對此表述最為準確的一項為D。
32.【答案】A。
解析:由“只要把握了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可知,“求同存異”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A項只說了“求同”,不全面。因此A項錯誤,當選。
33.【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便說“那些佯癲裝瘋的狂人倒是一些太嚴肅地對待其信仰的人”,接著用魯迅對嵇康、阮籍的評價來論證這一觀點,最后“于是過分認真的人就起而論究是非,闡釋信仰之真諦,結果被視為異端”點明主旨:真正的信仰者往往被視為異端。因此本題選B。
34.【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紹了當下網絡時代信息傳遞的特點及對網民的要求,然后分別從網民的自律和網站監管者的責任兩個角度具體說明如何應對網絡謠言。A、D項從網民角度闡述,B項從監管者角度闡述,表述均過于片面。本題答案為C。
35.【答案】A。
解析:文段由自主招生的目的人手,引出現在自主招生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解決之道,即自主招生改革必須深入地推進,真正建立起多元評價體系。選項中與此相符的為A項,故當選。
36.【答案】A。
解析:復述是對文段內容的另一種表述,它要求準確地表達文段的主要意思。文段的主要意思是少數民族地區要實現以科技振興農業就必須發展教育事業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縱觀選項,只有A項是對文段最準確的復述。C項提到了教育,但并未提及科技興農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復述得不全面。
37.【答案】A。
解析:文段先提出了專家的看法:央企并購地方國企不值得大力提倡。然后分析了原因:二者機制和體制相差不多,不利于重組后的創新。劃線處的句子應是對前句的補充,A項“趨同化”的表述與此一致.當選。
38.【答案】D。
解析:文段共兩句,第一句介紹背景——網絡媒體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對傳統媒體帶來嚴峻挑戰;第二句指出手機媒體目前雖面臨技術瓶頸,但因用戶群巨大,前景非常廣闊。D項概括最為準確、全面。文段的重點是手機媒體,而非網絡媒體,由此排除A。B項將未然混淆為已然,排除。C項比較片面,只提到了手機媒體的技術瓶頸,沒體現發展趨勢,排除。
39.【答案】C。
解析:文段先說《竹書紀年》的刪削給人們廓清史實帶來了麻煩,后用“幸好”表弱轉折,闡述了《括地志》與其起到互證的作用,實質上反映了客觀事實。整個文段通過具體例子說明不同文獻中看似矛盾的資料。實質上反映的是客觀事實,反而有助于后人廓清史實。與此表述一致的是C。
40.【答案】C。
解析:③句的“作者的創作活動”對應于第一空前的“作者的直接創作活動”,基于話題一致的原則,③應排在第一空,排除A、B。④句的“個性特點”是對文中“二是作品表現出作者的個性特點”的進一步說明,故不應排在第二空,排除D項。本題選C。
41.【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民生闖題的發生來源,后兩句主要說的是如果不具備給定的社會條件,民生問題就難以得到解決。由此可知整個文段論述的中心是民生問題的解決受給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本題答案為C。
42.【答案】C。
解析:題中最后一句“傳統節日反倒有被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淡忘的趨勢”所要表達的是在遺忘傳統節日的人群中,青年人居多,而不是C項中所說的“大部分青年人”。此外,段中為“淡忘的趨勢”,而不是“已經淡忘了”。
43.【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說的是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奏甚至坐姿與對方相稱會使人們談話時心理上更具有相容感,這能使他人相信彼此是“自己人”,以利于交流。
44.【答案】A。
解析:文段共三句話,分別從正反兩個角度論證系統思維對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第一句采用“……才……”引導的條件復旬,從正面論述;第二、三句則從反面說明僅從概念出發進行定性和判斷的做法與和諧社會的要求格格不入。
45.【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天帝崇拜的產生,然后闡述了其出現的背景與世俗社會帝王的產生相對應,最后更進一步指出階級分化在“天帝”產生中的作用。A項全面地概括了文段內容,當選。
46.【答案】B。
解析:由“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出現,以及在20世紀形成的世界范圍內的文藝主潮,當然不乏積極意義”可知,“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出現”與“20世紀形成的世界范圍內的文藝主潮”為并列關系。不存在A項的因果關系。故排除。由“現實主義與現代、后現代主義的重要分歧之一……首先表現在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問題上”可知,C項的“從根本上看”沒有依據,排除。由“他們對‘怎樣寫’的關注和探索沖動,遠超過對‘寫什么’的熱情”可知,D項“只是”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故本題選B。
47.【答案】C。
解析:C項“對形式的追求是誤入歧途”的說法過于絕對,原文是說“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僅僅是因為形式本身的華麗或奇特而被歸入經典之列”,這并不是完全否定形式的作用,而是承上文強調形式應該“有意味”。故本題選C。
48.【答案】A。
解析:現代、后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目的和最終結果雖然都是立足于現實,但仍屬于兩種完全不同的流派。因此,《等待戈多》只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表現現實,但不能說它“是現實主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故本題選A。
49.【答案】C。
解析:由“列寧曾把托爾斯泰的現實主義作品稱為鏡子,那么……”可知,C項推斷正確。A項在原文并未體現,且本身說法錯誤。由“《等待戈多》,它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沒有緊張的沖突和豐滿典型的人物”可知。B項的“所有作品”說法過于絕對。由“現代、后現代主義開創的象征、隱喻、意識流等創作手法。……更加全面、生動、有沖擊力地反映現實”可知,D項的“不如現實主義所表現的現實來得直觀、全面”錯誤。故本題選C。
50.【答案】D。
解析:由劃橫線前的“現代、后現代主義的每次形式創新,最后之所以被認可并得以保留”可知,“這種形式”具備兩個特點,一為現代、后現代主義的形式創新,二為最終能被認可并保留下來,D項準確概括了這兩點。故本題選D。
51.【答案】B。
解析:黑點同時在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內。
52.【答案】A。
解析:兩組圖形的外部圖形分別由圓、三角形、正方形構成。觀察第一組圖形中,第三個圖形的第一個小圖形是第二個圖形的第一個小圖形,第三個圖形的第二個小圖形是第一個圖形的第二個小圖形;第二組圖形有相同的規律。
53.【答案】A。
解析:從每行來看,第一行內部圖形每次逆時針旋轉45°;第二行內部圖形每次順時針旋轉45°:第三行內部圖形每次逆時針旋轉450°
54.【答案】A。
解析:第一組圖形的外部線條數與內部小圖形個數之和為4、5、6;第二組圖形的外部線條數與內部小圖形個數之和為8、9、(10),選擇A項。
55.【答案】D。
解析:左邊圖形折疊后,A項中上面和前面的兩條線不會相交,錯誤;B項右側面錯誤;C項的斜線方向錯誤:D項可由左圖折疊而成。
56.【答案】B。
解析:無因管理的定義要點為:沒有法律規定或者約定的義務。B項財產代管人不符合要點。故答案選B。
57.【答案】D。
解析:角色沖突的定義要點為:①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或者幾個不同角色;②由于不能勝任造成不合時宜而發生沖突和矛盾。A、B、C三項均符合定義;D項沒有出現什么沖突和矛盾,不符合定義。故答案選D。
58.【答案】B。
解析:邊際效應定義要點有:①消費者;②單位效用是逐漸遞減的。對比選項可知A項中洪某在經商獲利過程中并不屬于消費者,故不符合①;C、D兩項所述情況不符合②,也排除。B項程某的孩子在多次去博物館的過程中對博物館的興趣明顯降低了。符合定義。
59.【答案】C。
解析:三段論的定義要點是:①前提和結論都是直言命題;②前提是含有三個不同詞項的兩個直言命題;③每兩個直言命題有一個共同詞項。A項“或者……或者……”是選言命題,不符合①;B項“如果……就……”是充分條件假言命題,不符合①;C項符合三段論的定義要點;D項前提含有三個命題,不符合②。故答案選C。
60.【答案】B。
解析:搶劫罪的定義要點是“強行”。A、C、D三項中甲均沒有強迫被害者,不符合定義要點,排除。B項甲乙二人在脅迫丙的情況下,占有丙的現金和銀行卡,符合定義要點。故答案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