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數量關系 |
第 3 頁:判斷推理 |
第 6 頁:常識判斷 |
第 8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13 頁:資料分析 |
第 16 頁:參考答案 |
二、閱讀以下文字,完成92~97題。
當前中國經濟是否過熱?對這個問題,國內經濟界人士認識不大一致,而且標準也不完全一樣。①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上是正常的,但在部分行業已局部出現過熱的苗頭。
當前的經濟加速增長,是多年堅持改革開放的成果,更是近幾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宏觀政策的結果。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政府對經濟發展加強了宏觀調控,實現了“軟著陸”,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入了WTO,國民經濟中的各種關系已逐漸理順,經濟進入了一個高速增長的新階段。
②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為經濟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是投資,投資增長率都大大高于經濟增長率。2002年的投資增長率為17.4%,2003年上半年投資同比增長31.1%,其中集體投資增長37.8%,個體經濟投資增長14.1%,利用外資增長44.1%。這必將為下半年和2004年的經濟增長打下牢固基礎。特別是國債的擴大發行和民間投資的增加,更為建設規模的擴大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到2002年底,中國已發行長期建設國債6600億元,帶動銀行信貸和其他資金形成了3萬多億元投資規模,2003年又發行1400億國債,這對新建重大工程、加強技術改造、提高供給能力發揮了重大作用。
中國仍將是國際投資的熱土。③2002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527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位,獨占鰲頭。2003年第一季度中國吸收外資229.8億美元,實際使用130.7億美元,同比增長56.7%。第二季度由于一些跨國公司推遲或取消了原定的來華商談項目計劃,使引資規模有所減少,但這只是一種暫時現象。正如美國摩根大通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的那樣,中國對外商投資的基本吸引力——中國市場的逐步開放和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巨大的廉價勞動力供應——未變。④因此,“非典”一經緩解,外資必將大量涌入,中國將是國際資本的長久投資熱土。初步預測,2003年實際引資總額將接近600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水平。
在某些部門、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已出現了過熱的跡象。第一,投資率過高,投資結構不盡合理。盲目建設、重復建設多。第二,金融信貸膨脹。第三,有的產業發展過快,冶金、汽車、化工、建材等行業都出現了投資建廠、擴大規模的熱潮。連效率低下的小廠也重新大擴展。對此必須加以重視,并加以防范。國家應加強宏觀調控,企業要加強自我約束,科技、中介機構要加強論證工作。尤其是鋼鐵、汽車、房地產等目前特別“紅火”的產業和企業,對未來的市場需求和競爭要進行更多的分析和預測,對技術和資源等方面的約束也要有清醒的估計,不能盲目地擴大生產建設規模,否則在三年后將會出現產品的大量過剩和效益的大幅下降,很多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將會被迫破產或被國內外強勢企業兼并。
92.文中各段劃線處有語病的一句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3.對我國當前經濟加速增長的原因,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多年來堅持不斷深化內部改革,擴大對外開放
B.加入了WTO理順了國民經濟中的各種關系
C.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宏觀政策
D.經濟發展實現了“軟著陸”,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
94.下列說法不屬于“中國仍將是國際投資的熱土”的條件的一項是( )。
A.中國市場將會進一步開放,為外資進入中國提供良好機遇
B.中國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潛力,國際投資能在中國尋找到廣闊空間
C.中國近幾年大大高于經濟增長率的投資增長率引起了國際投資者的興趣
D.中國巨大的廉價勞動力供應將給國際投資者帶來高的回報
95.對部分行業局部出現過熱苗頭帶來的危害,分析最正確的一項是( )。
A.會出現大量盲目的重復性建設,使投資結構不合理
B.會出現產品過剩、效益下降、某些企業破產或被兼并的后果
C.國家將不能宏觀調控,“紅火”的產業和企業也無法自我約束
D.對未來市場的需求和競爭將不能進行正確的分析和預測
96.根據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只要科技和中介機構進行了嚴密的論證工作,企業就可放手大干
B.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的蔓延,沒有影響外資在中國的投入
C.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靠個體經濟投資
D.企業要擴大生產規模,除了對未來的市場需求和競爭有所了解外,還必須清醒估計本產業在技術和資源上是否會對發展產生約束
97.根據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國部分行業經濟過熱,應當引起重視
B.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資金將不斷地投向中國
C.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是表面現象,我們應當剖析發展背后的問題
D.近年來,國內投資額不斷快速增長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