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3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7 頁:數量關系 |
第 9 頁:判斷推理 |
第 14 頁:資料分析 |
51.
我國從l984年開始實行“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模式,這種模式本身一開始具有其制度的合理性。但這種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將公路這種公共產品完全變成了私人產品.各地爭相修高速公路的目的之一,是將其視為搖錢樹,因此忽略了政府在公路建設方面的投入。而完全依靠私人投資的公路建設由于融資渠道的單一,70%以上大多又依靠銀行貸款,從而使得中國的高速公路陷入了一個“高收費”與“高負債”并存的雙高的尷尬境地。如果對高速公路的巨大債務風險不能給予足夠重視,很可能引發中國式次貸危機,波及銀行和金融體系。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我國高速公路建設模式存在弊端
B.政府在高速公路建設中應加大投人
C.高速公路債務風險亟待防范
D.高速公路建設應拓寬融資渠道
參考答案: 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我國早期實行的高速公路建設模式雖在開始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存在很大弊端.由此導致高速公路陷入了一個“高收費”與“高負債”并存的尷尬境地,然后指出,如果對高速公路的巨大債務風險不能給予足夠重視.很可能引發中國式次貸危機。因此文段意在強調的是需對高速公路高負債風險引起重視.并防范此風險。與此表述相符的為C項。A、B項雖然也是文段的內容,但都沒有找準文段的落腳點.文段最后落腳在“高速公路的巨大債務風險”;D項從文中無法推出。本題答案為C。
52
近年來,地震災害在世界范圍內頻頻發生,從海地到智利,從汶川到玉樹,一次次血的慘痛經歷讓人們意識到建立起完善的科學地震監測、預報體系的重要性。然而,每每事與愿違。目前,對減少地震損失最有幫助的短期地震預報仍沒有破題,國內專家也經常說這是“世界性難題”。但“世界性難題”之于一些人而言是自我原諒,之于那些有追求、有責任心的人來說.卻是越挫越勇、奮力攻克的攀登目標。面對難題,“不作為”和“不可為”是兩種必須嚴格加以區分的狀態。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A.短期地震預報具有重要價值,應成為地震研究的中心目標
B.以“世界性難題”做地震預報缺失的借口不值得原諒
C.短期地震預報仍是世界性難題,不應求全責備
D.防震減災可以“不可為”,不能“不作為”
參考答案: D 解析:
文段首先由地震災害的頻發引出地震預報這一難題,然后分析了對待這一難題的兩種做法:自我原諒與作為奮斗的目標。顯然,作者否定的是面對地震難題的“不作為”態度,D項當選。B項地震預報作為世界性難題確實是客觀實際.并非托詞或借口,“不值得原諒”更是沒有依據,故排除。本題答案為D。
53
對于科學的理論,學習的目的全在于________。“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只用科學理論裝潢門面的形式主義做法。是對科學真理的________,只能敗壞科學理論的聲譽。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實踐污蔑
B.吸收詆毀
C.應用褻瀆
D.貫通誤讀
參考答案: C 解析:
先看第一空,由后文的“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可知.這里強調的是理論的實踐運用問題,排除B、D。“污蔑”是指用各種卑劣手段去侮辱玷污別人;“褻瀆”意為輕慢,不尊敬。“用科學理論裝潢門面的形式主義做法”算不上“卑劣手法”,而且也不是出于玷污科學真理的目的,排除A。本題答案為C。
54
近年來,民間文獻的大量發現,為歷史地理的研究開啟了一扇新的窗口。以地名研究為例,地名________出一種歷史記憶,它不僅具有地理方面的指標意義,而且還________著人群、商業、宗族社會、族性沖突、民間信仰以及國家政策等方面的諸多內涵。透過對歷史地名________軌跡的追溯,可以揭示各地社會地理的背景,從中看出各色人群對歷史記憶的創造和選擇。
依次填人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反映飽含變化
B.體現蘊藏演變
C.解析體現改變
D.折射蘊含變遷
參考答案: D 解析:
一般而言,地名直接體現了當地的歷史記憶,并不需要進一步地解釋分析.故“解析”用在第一空不恰當,排除C。第二空中,“飽含”指充滿,其對象一般為與情感有關的事物,而不能是“內涵”。排除A。“演變”指歷時較久的發展變化,常用于進化論層面;“變遷”指事物的變化轉移。地名的變化用“變遷”更恰當。本題答案為D。
55
文化本來就是人的生活。一部人類生活的發展史。就是文化含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的歷史。沒有文化的生活是野蠻人的生活,是蒙昧人的生活。改善民生,文化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講幸福指數,文化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們講生活質量,文化應該是一個顯著的標志:我們講公平公正。文化應該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體現。
對以上文字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A.文化生活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
B.文化建設應成為經濟建設的智力支持
C.文化發展水平是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尺
D.文化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應重視文化
參考答案: 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文化對人類生活非常重要,沒有文化就沒有現代文明,接著從改善民生、幸福指數、生活質量、公平公正四個角度,進一步闡釋了文化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四個“文化應該是”.可知文段強調要重視文化。D項準確地概括了文意。故為正確答案。
56
大氣和云層既可以折射也可以吸收部分太陽光,約有一半照射地球的太陽能被地球表面的土地和水面吸收.這一熱能值十分巨大。由此可以得出:地球將會逐漸升溫以致融化。然而,幸虧有一個可以抵消此作用的因素。即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A.地球發散到外空的熱能值與其吸收的熱能值相近
B.通過季風與洋流,地球赤道的熱向兩極方向擴散
C.在日食期間,由于月球的阻擋.照射到地球的太陽光線明顯減少
D.地球核心因為熱能積聚而一直呈熔巖狀態
參考答案: 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地球吸熱升溫可能導致融化,再指出有一個可以抵消此作用的因素,故橫線處應說明能抵消地球吸熱升溫的因素是什么。D項明顯不恰當,排除。B、C項對地球的降溫有一定作用,但遠達不到“抵消”的程度。A項指出地球發散的熱能值與其吸收的熱能值相近,作為抵消的因素最恰當。故本題答案為A。
57
據報道目前北京外來務工人員已近700萬人,并逐步從傳統的建筑、服務業等勞務性行業,向高技術、文化傳媒等產業擴展。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對城市的貢獻更廣泛,貼合更密切,相較父輩,他們也更為強烈地渴盼融人生活、工作的城市。今天,在道路上,在辦公室里,工廠、飯館、商場、小區中,隨處可遇的南腔北調,已經成為這個城市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而我們對他們的認知與接納程度也在悄然變化。
作者接下來最可能講述的內容是:
A.列舉外來務工人員對城市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
B.討如何保障廣大北京外來務工人員各項權益
C.闡述對北京外來務工人員認知與接納的具體變化
D.分析對北京外來務工人員的認知態度轉變的原因
參考答案: C 解析:
文段首先介紹了目前北京外來務工人員人數增多,向高技術、文化傳媒等產業擴展、強烈地渴盼融入北京的特點.然后說明了他們已經成為這個城市自然而然的一部分的現實,最后從“我們”的角度闡述了對北京外來務工人員的認知與接納正在發生的改變。依照通常的行文邏輯,文段應緊承末句的“改變”具體說明改變的表現,即過去怎樣看待現在又怎樣看待,與此相符的為C。D項轉變的原因應在轉變的具體表現之后,排除。A、B項脫離了末句的話題,也可排除。本題答案為C。
58
將中華民族的歷史以影像化的形式呈現出來.認真創作出尊重歷史事件、尊重歷史人物的電視劇精品,是電視對塑造國家形象和弘揚民族精神的貢獻,也是其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獲取知識的來源已經更多地從紙質文字轉向了網絡和電視,尤其是現在中國電視劇的受眾主體,已經集中于青少年和一般知識水準的普通百姓。如果電視劇創作者不能以嚴肅的態度對待歷史,那么作品所呈現的影像及其表達的主題就會誤導觀眾,對他們產生不容小覷的消極影響。
這段文字意在表明:
A.電視劇創作者應該具有對歷史負責任的創作態度
B.歷史劇作品直接影響青少年和普通百姓的歷史觀
C.電視劇創作者要重視創作具有積極教育意義的歷史題材作品
D.歷史題材影視作品是觀眾了解歷史真相的便捷平臺
參考答案: A 解析:
文段首先提出尊重歷史的電視劇具有重大意義,然后指出電視劇的受眾主體是青少年和一般知識水準的普通百姓,最后通過假設強調了電視劇創作者要以嚴肅的態度對待歷史,避免對受眾產生消極影響。文段談論的主體是“電視劇創作者”,B、D兩項都是在說“歷史題材影視作品”,排除。比較A、C兩項,A 項緊緊圍繞文段中心話題展開,落腳點在創作態度上,而C項過度引申,排除。本題答案為A。
5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積累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成績不容否定,但如果因此認為趕超發展下去,就可以很快實現現代化.卻是很危險的。現代化,不只要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還要有管理和駕馭這種提升的能力,有人們素質的同步提高,還要保持良好的自然環境,這些無捷徑可走,只能在日積月累中慢慢成長。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現代化需要一步步的積累,各方面協調發展
B.當前中國已經積累了實現現代化的資本
C.真正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D.經濟的趕超發展并不能很快實現現代化
參考答案: A 解析:
文段首先肯定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然后以“但”轉折,指出因此便認為現代化能很快實現是危險的。最后分析原因,即現代化的實現除了經濟發展,還需要各方面的同步提高,而這些都需要積累。B 項與文段意思相悖,排除。C項“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只是現代化的一個層面,過于片面,排除。文段并未否定經濟發展對現代化的促進作用,而是說要實現現代化,除了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其他方面的同步提高,D項未抓住文段重點。本題答案為A。
60
出版業要再現輝煌.不能過度把心思花在圖書的包裝上,而要重視文本第一的讀者需求。因為任何包裝都是一種形式,要為內容服務,過度包裝不僅違背可持續的發展思路,也人為地阻隔了文字進行有效傳播的力量,這種________效應帶來的后果對并不景氣的出版業而言,無疑是__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極端日暮途窮
B.短視雪上加霜
C.消極禍不單行
D.連帶內外交困
參考答案: B 解析:
分析可知,第一空填入的詞語應為“違背可持續的發展思路,也人為地阻隔了文字進行有效傳播的力量”的概括和總結。“短視”能與“違背可持續的發展思路”進行語義上的準確對應.故第一空填人“短視”最恰當。第二空說的是過度包裝對本就不景氣的出版業的負面作用。“雪上加霜”契合句意。故本題答案為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