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1.標準答案:D
答案解析:A項應將“大加”刪去;B項應將“難道”刪去; C項語義重復,應將“原始”刪去。
2.標準答案:C
答案解析:A項句意模糊,應將“超過原計劃的30%~45%”改為“比原計劃提高了30%~45%”。B項句尾所表達的意思與實際意思恰好相反。D項主語不一致。
3.標準答案:B
答案解析: A項“關于”改成“對”;C項將“真是難以形容”刪去;D項語義重復,將“人員安排”或“科室人員的配置”刪去一個。
4.標準答案:C
答案解析:A項“210輛消防車放棄休假”搭配不當;B項應將“所”刪去;D項應將“關于”變成“對”。
5.標準答案:C
答案解析:A項是句式雜糅;B項句意不明;D項修飾詞與修飾對象搭配不當。
6.C【解析】2450=2×5×5×7×7,三人年齡之和為64,分析可知當三人年齡分別為5、10、49時符合題意,年齡最大者是49歲。
7.D【解析】相遇時每人行走了675米,最后一次放標志物是在第670米處,放了1+(670÷10)×2=135個,所有標志物個數是(1+135)×68÷2×2=9248。
8.B【解析】這是一道時間統籌問題。只有一艘小船,每次只能乘坐兩個人,所以每次過河后,還得有一個人劃回小船。為了節省時間,肯定盡可能讓速度快的人承擔劃回小船的任務。先讓甲和乙過河,用時5分鐘;甲劃回小船用時3分鐘;然后丙、丁過河,用時10分鐘;然后乙再劃回小船,用時5分鐘;最后甲、乙一起過河,用時5分鐘。花費的總時間為:5+3+10+5+5=28分鐘。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選項。
9.C
10.D【解析】 植樹共需(900+1250)÷(24+30+32)=25(天)。乙應在A地干(900-24×25)÷30=10(天),第11天轉到B地。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11.標準答案:A
答案解析: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得到了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成立于1919年3月)的幫助。1920年4月,經共產國際批準,俄共(布)遠東局派維經斯基等人來華。他們先后在北京、上海會見李大釗和陳獨秀,討論建立共產黨的問題,并幫助進行建黨的準備工作。故本題答案為A。
12.標準答案:C
答案解析:《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的20字基本道德規范是指: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故本題選C。
13.標準答案:C
答案解析: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響和破壞程度的一把“尺子”,簡稱烈度。一次地震后,一個地區的地震烈度會受到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質構造、人的感覺和建筑物構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地震烈度與震中距沒有完全的相關性。
14.標準答案:A
答案解析:《國語》長于記言,《左傳》長于記事。
15.標準答案:A
答案解析:現已從考古學上明確,中國最遲在春秋晚期已掌握了冶鐵技術,并且是生鐵鑄件和塊煉鐵鍛件同時出現,并且戰國時期鋼鐵生產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出現以塊煉鐵為原料的滲碳鋼制品。
16.標準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A、B、C三項,只要人類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都能夠有效地改變,只有D項除外。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17.標準答案:A
答案解析:A項《秋浦歌》的作者應是李白;C項《哈姆雷特》是戲劇;D項作者應是俄國的普希金。
18.標準答案:D
答案解析:關漢卿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
19.標準答案:D
答案解析:鐵器和木材的溫度其實是一樣的,但因為鐵器相對于木材是熱的良導體,會更快傳導身體的熱量,所以會感覺鐵器更涼。
20.標準答案: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