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3 頁:言語理解 |
第 7 頁:數量關系 |
第 9 頁:推理判斷 |
第 13 頁:資料分析 |
51 [單選題]①在電子時代,人人都有創作、發表、傳播的權力 ②而信息過剩對于我們的文學帶來的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文學和作者的雙重祛魅,二是文學樣式本身的革命 ③信息時代對世界的影響是呈現出吊詭式的樣貌 ④文學樣式的革命則是指因為信息時代的到來,在文學形式上的種種新變化 ⑤伴隨著現代電子通訊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及計算機的普遍使用,網絡聯系的普遍、快捷、方便,使得世界真正地成為一個“村落” ⑥它在使得人類便利地獲得海量信息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信息過剩的困惑 ⑦所謂的文學和作者的雙重祛魅,就是指在信息不發達時代那種為少數人所掌握的創作、發表、出版文學的權力不復存在,作家的地位不再神圣而崇高 將以上7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③⑥①⑤②⑦④
B.⑤①⑥②⑦④③
C.②⑦④⑥⑤①③
D.⑤③⑥②⑦①④
正確答案是D
②句中“也是顯而易見的”說明前文有相關論述,故不能作為首句,排除C項。⑥句開頭有個代詞“它”,由句意可知,“它”指代的是③句的內容,⑥緊接③句后面,故排除B項。②句句首是“而”字順承,承接“信息過剩”的話題,故在⑥后,排除A項。本題答案為D。
52 [單選題]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制觀念、權利意識顯著增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訴求也越來越多。一旦自身權利受到侵害,多數人會拒絕沉默,拿起維權武器,進行積極的爭取和訴求。________________。只有讓人民群眾的維權訴求有地方反饋,并得到及時的回應,群眾氣才能順,心才能平。黨和政府也已將公平正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信黨和政府多措并舉一定會令社會更加風清氣正、公平和諧。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A.正所謂事不公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
B.可見,提供良好的維權訴求平臺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前提
C.因此,政府部門搭建的暢通合理的訴求反饋平臺是順應民意的
D.所以,當務之急是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充分反映利益訴求
正確答案是C
橫線位于材料中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前面講了人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訴求越來越多,需要用維權武器進行爭取和訴求。后面講的是讓人民維權訴求有地方反饋,群眾才能氣順心平。只有C項提到了“訴求反饋平臺”和“民意”。A項沒有提出合理可操作的措施;B項由材料推不出;D項的“利益訴求”與材料的“維權訴求”不是等同的,屬偷換概念。
53 [單選題]城市化既是一個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的過程,也是一個農業用地或生態用地轉為城市建設用地的過程。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地不斷推動,這就會相應減少農業空間或生態空間,削弱可持續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不是空洞的,是以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為基礎的。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就必須給我們的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如果國土空間都變成了水泥地,就談不上可持續發展。 這段材料意在強調:
A.城市化與可持續發展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B.城市化過程中要始終貫穿可持續性發展
C.推進城市化進程會削弱可持續發展能力
D.城市化進程國土空間要可持續性開發
正確答案是B
材料第一句話介紹了城市化的含義,第二句指出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削弱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三、四句從理論上重申始終貫穿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是材料的觀點,第五句從反面舉例論證前面的觀點。B項是觀點的同義轉述,為正確答案。A項“不可調和的矛盾”由材料推不出;由材料第二句可知,C項是材料的側面反映,D項是最后一句例子的同義轉述,不是材料的重點,排除。
54 [單選題]文化“走出去”不能走傳統制造業來料加工的模式,更不能依靠原材料輸出——成為文化資源的廉價供應地,反過來因國內文化市場的“戰略性短缺”,成為海外高附加值文化產品的傾銷地,而對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構成威脅。發展文化產業不能依賴資源或躺在資源上睡大覺,市場表明,誰占據價值創造的高端——創意、版權,如迪斯尼版的《花木蘭》、《功夫熊貓》,日本對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文化產業開發等,誰就掌握話語權,誰就能獲得高附加值的回報。 下列表述與原文相符的是:
A.中國文化產業的蕭條在于沒有掌握話語權
B.海外文化產品的侵入對民族文化產業構成威脅
C.我國文化“走出去”應重視高附加值的注入
D.我國目前文化產業主要是傳統制造業來料加工的模式
正確答案是C
A項的“文化產業的蕭條”屬于無中生有;由第一句話可知,構成威脅的是“國內文化市場”缺乏資源,B項偷換概念;選項D的內容由材料推不出來。故正確答案為C。
55 [單選題]由于高效節能家電產品的成本投入和價格較高,要在節能家電領域發展的企業,必須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與資金優勢。所以現階段,傳統家電產業中,中小企業自發生產節能家電的企業不多,而大企業也是在傳統家電產業轉型過程中,逐漸發展節能家電。另一方面,由于節能家電產品價格較貴,國民節能環保意識不高,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不能靠公眾自覺推廣。面對上述情況,我國政府推出的“以舊換新”、“節能惠民”等政策,一直在高效節能產品的市場推廣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市場化手段相對較少。 這段材料意在強調:
A.傳統家電相對節能家電占據絕對優勢
B.高效節能家電市場多靠政策拉動
C.節能家電產品推廣市場化手段缺失
D.高效節能家電產品未來前景堪憂
正確答案是B
材料首先提出高效節能家電產品的成本投入和價格較高帶來的兩方面局限:一是節能家電領域發展的企業多是大企業,中小企業沒有研發實力和資金優勢;二是國民節能環保意識不高,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不能靠公眾自覺推廣。綜上所述得出結論:政府推出的“以舊換新”、“節能惠民”等政策在高效節能產品的市場推廣中起著決定性作用。B項是結論的同義轉述,當選。A項非材料論述重點,故排除;由最后一句可知,“市場化手段相對較少”,C項表述絕對;D項是推斷過度。
56 [單選題]中國是當代世界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規模最大、家庭養老保障功能弱化最顯著的發展中國家,妥善應對人口老齡化客觀上攸關全民福祉與國家發展大局。老有所養作為國家確立的重要發展目標需要一整套制度體系來支撐與維系,必須進一步優化、健全普遍養老金制度,大力發展養老服務,同時還要維護并弘揚民族傳統。只有在法制規范、政府主導的同時,努力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形成以家庭為基礎的多方參與、共同分擔的格局,才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的民生目標。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應對人口老齡化既要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也要弘揚民族傳統
B.人口老齡化攸關全民福祉與國家發展大局應未雨綢繆
C.健立健全養老制度和機制是老齡化社會重要的民生舉措
D.中國未來合理的養老方式是政府、社會、家庭共同分擔
正確答案是D
材料第一句話指出妥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意義,第二句提出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健全制度、大力發展服務及弘揚民族傳統。第三句是條件結構,只有政府、社會、家庭共同分擔,才能解決養老問題。D項是觀點的同義轉述。A、B、C項是材料的側面反映。
57 [單選題]要求人人都去閱讀經典,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何曾看到過滿大街都是書生的國度呢?問題在于,很多讀者渴望靜下心來翻開經典,卻發現有些經典讓人感到索然無味,難以卒讀。其中原因,并不是人們對它們缺乏敬重,而是這些大書和我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隔閡,我們很難去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這種隔閡,只要我們注意到經典的作者無一不是鳳毛麟角式的人物,就不難明白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理解這些書籍、這些作者的想法,并不簡單,不是我們恭恭敬敬地打開書籍,就可以一字一句地讀下去,與他們惺惺相惜了。在經典和我們之間,需要橋梁。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人們不去閱讀經典是有原因的
B.讓讀者與經典對話需要橋梁
C.拉近經典與讀者的距離需要消除隔閡
D.當今時代經典不免有些曲高和寡
正確答案是B
材料首先提出要求人人都去閱讀經典不切實際的原因是經典和人們之間存在隔閡,接著指出只有消除隔閡才能消除閱讀經典的障礙,尾句得出結論:讀者和經典對話需要橋梁,B項正確。A、C兩項是材料的側面反映,D項的“曲高和寡”由材料推不出。
58 [單選題]對于壓歲錢的問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疏導,而不是禁止。家長應告訴他們勞動所得是來之不易的,教他們從小要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指導他們正確地分清什么是正當花費、什么是消費,以便把握好花錢的尺度,做到正確看待金錢,別把長輩的祝福、美好的心愿隨便揮霍。讓他們把錢花在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上。其實家長也不一定非得用錢來表示心意,過年過節時不妨送孩子一直想要的東西。也可以帶孩子出去旅游,讓孩子開闊視野,或以孩子的名義捐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教育孩子要有愛心。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B.壓歲錢弊大于利,壓歲錢的傳統需要改變
C.正確看待壓歲錢,家長應對孩子多做疏導教育
D.壓歲錢是一把雙刃劍,表達心意應適可而止
正確答案是C
材料是總分結構,首句提出觀點:對于壓歲錢的問題,家長對孩子應多做疏導教育。后面分兩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第二、三、四句講的是培養孩子的消費觀念;第五、六句講的是可以用一些新穎的方式來代替消費,故選項C正確。A項“價值觀”材料沒有提及;B、D兩項屬于無中生有。
59 [單選題]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詞人似乎很憂郁,動不動就奔淚不止:“多少淚珠何限恨”,“淚眼問花花不語”,“執手相看淚眼”,“惟有淚千行”,“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之類的名句,不斷強化著我們的這種印象。其實,唐宋詞人很樂觀,常常喜笑顏開。從現存作品看,唐宋金元詞人“笑”的頻次比哭和流淚的頻次要高出2倍之多。笑,不管是歡笑還是竊笑,是開懷大笑還是會心微笑,都是一種樂觀的表現。古代詞人很樂觀,也很幽默。 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講述的是:
A.古代詞人樂觀、幽默的理由
B.列舉唐宋金元樂觀、幽默的詞人
C.古代詞人樂觀、幽默的具體體現
D.古代詞人的家國情懷與詞作的關系
正確答案是C
文段是轉折結構,第一句先闡明我們對古代詞人的印象,他們似乎都很憂郁。接下來以“其實”轉折,說明唐宋金元詞人很樂觀,并以數據證實。由文段最后一句“古代詞人很樂觀,也很幽默。”可知,作者接下來要敘述的應該是這樣說的理由,即他們樂觀幽默的具體體現,故C項符合,當選。
60 [單選題]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后,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說。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
A.知足常樂
B.遠離誘惑
C.安全第一
D.無欲則剛
正確答案是B
這則小故事通過三位司機在面對懸崖邊的金子時的態度進行比較,告訴人們在面對誘惑時謹記自己的本職工作,保護乘車者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要遠離誘惑,B項與此相符。首先排除A、C兩項,D項是干擾項,材料只體現出“無欲”,但并沒有達到“剛”的那種大義凜然的程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