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3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7 頁:數量關系 |
第 8 頁:判斷推理 |
第 12 頁:資料分析 |
31記者經過一個不知名的小鎮,__________了許多平凡的故事,了解到一家__________破產的國有企業,經過小王三年__________的經營,終于扭虧為盈,走出了困境。再一次緩解了大家的再就業難題。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耳熟能詳 面臨 處心積慮
B. 耳濡目染 面對 殫誠畢慮
C. 耳視目聽 臨近 設心積慮
D. 耳聞目睹 瀕臨 殫精竭慮
參考答案:D
解析:成語和實詞辨析題。選項中“耳濡目染”指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在此題中沒有經常看見,只是偶然路過聽到,排除8選項。第三個空的選項中“處心積慮”“設心積慮”都形容蓄謀已久,費盡心思,含貶義,與語境不符,排除A、C選項。第二空,“瀕臨破產”是習慣搭配,所以本題選擇D。
32繪畫素描表現的是客觀實際存在的對象,通過視覺轉移將三維空間的實體“逼真”轉移到二維空間上,再通過大腦的判斷、分析、結合來具體驗證完成,一般在生活中大多是人及石膏教具等現成、具體、固定的實體,它以畫面視覺效果為最終目的。而設計素描表現的對象很廣,既有客觀實際存在的、也有通過抽象的語言,借助人腦的思維、聯想創造的現實生活不存在的物體,它以理解剖析結構、快速傳達信息為最終目的。
作者通過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
A. 繪畫素描和設計素描屬于素描,以及二者的定義
B. 繪畫素描的目的是畫面視覺效果,設計素描的目的是快速傳達信息
C. 設計素描與繪畫素描的表現對象、完成過程以及最終目的不同
D. 判斷、分析、想象、結合是進行繪畫素描和設計素描都必須具備的
參考答案:C
解析:文段中轉折詞“而”的連接,表明了前后內容的轉折,意在強調前后內容的不同。選項A沒有體現出“而”的意義,排除。選項B只是文段其中一部分內容的闡述,排除。選項D表述有誤,“判斷、分析、結合”是繪畫素描需具備的,“想象”是設計素描需具備的,排除。本題選C。
33嗅覺感受基因是嗅覺的分子基礎,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及老鼠都有相同數量的嗅覺感受基因。人類的嗅覺感受基因中60%都不具有活性,這些基因也被稱為假基因,無尾猿的假基因所占比例為30%,老鼠為20%。為了研究這種基因是否在所有靈長類動物基因中都占有相同比例,以及它在進化中出現的時間,科學家調查了包括人在內的19種靈長類動物。結果發現,在歐洲,猴子與無尾猿的嗅覺感受假基因比例基本相同;而在美洲,除了吼猴外,這一比例要小得多。
文段中加點字“它”指的是( )。
A. 靈長類動物基因
B. 嗅覺感受基因
C. 嗅覺感受假基因
D. 占有相同比例的假基因
參考答案:C
解析:根據“為了研究這種基因是否……以及它在進化中出現的時間”可知,“它”指的是前一句中的“這種基因”,而“這種基因”又是指前面的“人類的嗅覺感受基因中……老鼠為20%”一句中的“假基因”,即嗅覺感受基因中不具活性的基因,也就是嗅覺感受假基因。故本題選C。
34應該說,人才的流動是這個時代的__________,跳槽改行現象更是見慣不怪,某種程度上,改行現象的增多__________說明人們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職業選擇,應該說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體現。從這個角度來看,醫科生轉行實在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現象 同時
B. 氛圍 更能
C. 常態 甚至
D. 特征 直接
參考答案:C
解析:實詞辨析題。由題干“跳槽改行現象更是見慣不怪”可知,第一空應填入與“見慣不怪”意思相近的詞語,來與“更是”后面的“見慣不怪”構成遞進關系。現象:事物在發展、變化中所表現出來的外部形態。氛圍:周圍的氣氛和情調。常態:正常的、經常呈現的狀態。特征:特有的屬性。只有“常態”與“見慣不怪”意思相近,構成遞進關系。由此排除A、B、D項,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35雖然政府對于民問博物館有很多的支持,但這種支持并未惠及大多數,更多的時候只是對于一些成功者的__________。而在一些經濟不發達、資金不充足的地區,民間博物館還可能__________一些不公平待遇。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如虎添翼 遭遇
B. 錦上添花 遭受
C. 畫蛇添足 享受
D. 雪中送炭 受到
參考答案:B
解析:成語和實詞辨析題。根據文段,可知要表達的是政府支持的公平性還不夠,甚至是成功者得到了支持,而不發達地區的博物館待遇并不好。因此第一空不應填入“雪中送炭”,排除D項;第二空不應填入“享受”,排除C項。而A項中“遭遇”是能不用來搭配“待遇”的,排除。故選B。
36文學最初由口頭起自原野,載于竹簡、木牘、絲帛之后,為特權階層壟斷。話字印刷術發明之后,文學因傳播大利社會而得以親近普通民眾,創作得以繁榮昌盛,閱讀得以在更大范圍里實現,知識階層得以形成。及至現代出版業肇始以來,文學的生產與傳播以空前的規模,在最大程度與更多元層次上滿足了人們之于文學的需求,文學及閱讀的儀式感日益淡化而具有日常化的特征,文學成了人們現實生活的維生素。
根據這段文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文學及閱讀日益普及,傳播規模空前
B. 活字印刷術促使文學為特權階層壟斷
C. 文學是所有時代與社會的思想根據地
D. 文學傳播方式朝著多元化的方向變革
參考答案:A
解析: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使文學得以親近普通民眾,B項表述錯誤,排除;C項“所有時代”的說法太過絕對,文段沒有體現,排除;D項曲解了文段內容,文學的傳播方式以及怎樣傳播在文段中并沒有涉及。只有A項正確。故本題答案為A。
37對比一下早期的《現代漢語詞典》,你會發現,不少當年的熱詞如今已經多么__________、奄奄一息了。一個詞是否可以因為收入詞典而不朽,不是詞典說了算,而是文明的時間說了算。過一百年,一個熱詞還活著,算它命大。漢字,留下來的往往是善詞。這也是一個__________的真理。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冷寂 顛撲不破
B. 怪僻 牢不可破
C. 生僻 牢不可破
D. 冷僻 顛撲不破
參考答案:D
解析:“怪僻”常指脾氣古怪而罕見;“生僻”“冷僻”多指不常見的字、名稱、典故、書籍等;“冷寂”多指一種感覺或是指環境清冷而寂靜。根據段意排除A、B。“顛撲不破”和“牢不可破”都有“很堅固,不能損壞”的意思,但在用法上區別明顯:“顛撲不破”偏重在絕對正確,無可辯駁,多用于真理、學說、原則、原理、理論或事實等方面;“牢不可破”偏重在極其堅固,無法摧毀,多用在友誼、團結、聯盟等方面。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38①軍郵車有特別的標志,就是車篷布捂得格外嚴實
②軍郵車上高原的時間,在夏天和秋天,大約是每個月一趟
③你想啊,要是在路上碰到了風雪或是傾盆大雨,包裹不嚴,就會把士兵們的信件打濕或是被狂風卷走,那是多大的損失
④道路開通后,軍郵車善解人意,是最先搶著上山的客人
⑤到了大雪封山的時候,基本上是從當年10月到第二年5月,車就像棕熊一樣,冬眠了
⑥在阿里ll年,所有的信件,都是解放車送上來的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
A. ①②③⑤④⑥
B. ⑥③④①⑤②
C. ⑥①③②⑤④
D. ①③②⑤⑥④
參考答案:C
解析:通讀各句,文章介紹的是高原上的軍郵車,以及它上高原的時間等內容,如果用①作為首句,那么軍郵車的出現實在有些突兀,不如用⑥來引出下文。此外,通過①的“捂得格外嚴實”,可知③的“包裹不嚴,就會把士兵們的信件……”就是其原因,因此①應與③相連,排除A、B項;由⑤中“大雪封山的時候……”和④中“道路開通后”,可以判斷這兩句的邏輯順序,即⑤應在④前,可排除D項。驗證C項可知語句通順,故本題答案為C。
39早有專業人士指出,我國城市管理建設__________,城市發展的“快城”觀念__________。200多個地級市中有183個正在規劃建設“國際大都市”,越來越多的城市把自身的建設目標定位為營造現代化的形象工程,打造耀眼的形象名片,從而一味追求擴張,追求“一日千里”,追求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粗糙 難辭其咎
B. 迅速 深入人心
C. 落后 風起云涌
D. 不當 空穴來風
參考答案:A
解析:根據后文的關鍵信息“形象工程”“形象名片…‘一味追求擴張,,等,可知第一句中提到的專業人士對城市發展的“快城”觀念是持否定態度的,由此排除合有褒義色彩的“深入人心”“風起云涌”,故排除B、C項。空穴來風: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現多用來比喻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用在第二空與文意不符合,排除D項。本題答案為A項。
40宋人注重道德教育,在家訓中貫穿儒家思想以規范家庭成員的言行,并在強調修身與齊家之后,倡導治國與平天下的追求。宋人還在家訓中突出參加科舉考試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識教育,以提高子孫的素質,其中“教育貴早、寬嚴相濟”等教育原則至今仍有借鑒意義。對子孫教育重視與否,關乎家族能否興旺發達。
本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道德教育在宋代家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B. 宋人十分重視對后世子孫的道德教育
C. 重視教育是宋代家訓的內核
D. 宋代的教育體現更多的是人仕的思想
參考答案:C
解析:閱讀文段可知,文段主要說的是宋代家訓中的規定體現了宋人對教育的重視,即重視教育是宋代家訓的內核。A、B、D三項本身說法正確,但不是文段的主旨,而是文段所述的一個方面。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41毋庸置疑,當前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與以往相比有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和超越,一個以知識資源和信息資源為基礎的經濟市場在全球逐步形成。此時,知識經濟時代具有其明顯的時代特性,一個是科技發明的周期越來越短,另外一個是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的普及,后者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崛起使社會經濟的增長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新形勢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互聯網、電子信息、科技發明使得經濟市場在全球逐步形成
B. 信息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它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先進代表
C. 當前科學技術在知識和信息資源方面的發展要遠遠地高于以往的發展
D. 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全球性,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
參考答案:B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是中心句,故本題的正確選項所涵蓋的內容應包括“信息技術的崛起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并體現其先進性”。根據主旨句體現出來的主題,首先排除選項C、D。A選項本身表述有誤,與文段中“科學技術……在全球逐步形成”不符,排除A項。8選項涵蓋了主旨句所要表達的意思,比較全面。所以本題選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