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言語理解 |
第 3 頁:判斷推理 |
第 7 頁:資料分析 |
第 12 頁:判斷推理 |
一、片段閱讀。每道題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從四個選項中選出最恰當的一項,你的選擇必須與題干要求相符合。
1在海底的泥土中蘊藏著豐富的未被開發的非化石能源資源,其總儲量可能大大超過目前已探明的化石能源的總儲量。這些能源是甲烷的氣水混合物。它是深海細菌、海水高壓與海底低溫的共同作用,經數千年積累而生成的,呈冰晶狀。這種能源深埋在距海平面500米至3000米的沉積物中。
對“非化石能源資源”的解釋,最準確的一項是( )。
A. 是由于深海細菌的作用,在高壓低溫條件下生成的儲量豐富的非化石能源
B. 是蘊藏在海底泥土中,儲量巨大,尚待開發的冰晶狀的甲烷的氣水混合物能源
C. 埋藏在深海沉積物中,數千年前形成的豐富的氣水混合物的沉積物
D. 是距海平面500米~3000米的海底冰晶狀能源,即甲烷的氣水混合物的沉積物參考答案:B
解析:A項只說了“非化石能源資源”的形成,未揭示出其本質特點——甲烷的氣水混合物。C項將原文中“經數千年積累而生成”曲解為了“數千年前形成”,錯誤。與D項相關的原文是最后一句,能源深埋在沉積物中,但“沉積物”不等于能源資源,錯誤。故選B。
2多年以來,醫生和家屬對待癌癥患者大多采用這樣的態度,即向患者隱瞞已得癌癥的實情,這種做法醫學上叫做“保護性醫療”,其目的在于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但是北京腫瘤醫院新設立的康復科主任張宗衛大夫卻主張實行“公開性治療”。
我們可推知下文要論述的是( )。
A. 醫生和家屬如何采用“保護性醫療”
B. “保護性醫療”好處的具體表現
C. 張宗衛大夫之所以主張實行“公開性治療”的原因
D. “保護性醫療”的弊端
參考答案:C
解析:這段話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的是保護性醫療,然后話鋒突轉“但是北京腫瘤醫院新設立的康復科主任張宗衛大夫卻主張實行‘公開性治療”’,可見前面只是在做鋪墊,換句話說就是在造勢,真正要進行論述的是“公開性治療”。故選C。
320世紀70年代,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通過研究發現了經濟增長與國民快樂的不一致性問題,即收入增長到一定程度,國民的快樂與幸福感不再隨著收人增長而增長。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均出現了這種“伊斯特林悖論”現象,亦稱為“財富悖論”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只顧物質利益,導致了經濟社會發展路徑對于快樂幸福社會發展路徑的偏離。當收入增長到一定程度,社會發展仍然以GDP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時,國民幸福指數也就難以提升,“財富悖論”現象就形成了。
下列對“伊斯特林悖論”現象的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亦稱“財富悖論”
B. 指的是經濟增長與國民快樂增長不一致的問題
C. 它只在經濟增長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
D. 是由于社會忽視了個人全面發展而導致的
參考答案:D
解析:A、B兩項在原文中可以找到對應的描述。“伊斯特林悖論”指的是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仍然以GDP為中心,忽視人的全面發展,這時國民幸福指數并未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提高的現象。因此,它必須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經濟發展與個人全面發展之間不匹配時才出現,并不是忽視個人發展一個因素導致的。故選D。
417、18世紀,一些在中國生活過的傳教士回到自己國家后,將一幅美好的中國圖景呈現在人們面前,立即引來整個歐洲的無比驚羨,人們極為喜歡那些來自中國的器物,熱衷于模仿中國的藝術風格和生活習俗,以致形成被稱為“漢風”的時尚。這種時尚甚至滲透到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裝飾、園林建筑等。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 歐洲人對中國文化的熱情
B. 中國文化風尚對歐洲的影響
C. 傳教士在中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D. 西方社會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原因
參考答案:B
解析:論述的重點鷹最后一句:這種時尚甚至滲透到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可見這段文字主要講的是“中國文化風尚對歐洲的影響”。故選B。
5什么是“和諧社會”?社會學認為,社會是由人群組成的一種特殊形態的群體形式,是相當數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規范發生相互聯系的生活共同體,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結構性。
根據上文我們可以推斷,接下來應該寫的內容是( )。
A. 和諧社會的目標
B. 和諧社會的功能
C. 和諧社會的結構
D. 和諧社會的意義
參考答案:C
解析:文段用一個反問句提出文段要討論的問題“和諧社會”,緊接給出“和諧社會”的定義,然后文段又介紹“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結構性”,那么,接下來應該緊接介紹和諧社會的結構了。故選C。
二、文章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6跟句下列材料,回答6-10題
現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相聲明顯競爭不過小品。為什么呢?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現代相聲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整體上不如小品的思想性深刻。
按說,相聲藝術發展到今天,在藝術上已經相當成熟了,說學逗唱的功夫和技巧,應該不會比小品遜色多少。小品是舶來品,直接借鑒了西方許多藝術手法,尤其在思想性和哲理性上獨領風騷,這是它順應時代風尚,后來居上的首要原因。
大家知道,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的整體素質和文化修養普遍提高,人們的審美層次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以往僅僅有趣的藝術形式已經漸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在追求藝術享受的同時,還追求思想的升華和哲理的啟迪,追求“有益的”教誨。這“有益的”,不能理解為政治說教,也不能理解為道德說教,它更多的傾向于知識和哲理,傾向于生活中的真理。
每年的春節聯歡電視節目中,那些藝術性和思想性俱佳的小品總是最受歡迎的,因為它值得人們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欣賞。人們在觀賞的同時,心靈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啟迪。相反,那些顯得有些粗俗,僅僅為了逗得觀眾一樂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贏得廣大觀眾的青睞。
有人說,中國人接受了幾千年的說教,現在都有點厭煩了,藝術應該向純藝術的方向發展。我覺得這是一種錯覺。中國人是受了幾千年的說教,這不假,但那是什么樣的說教呢?如果違背科學,違背真理的說教,不要說中國人,更不要說現代的中國人,就是外國人不是也同樣反感嗎?但說教并不意味著就非要違背科學,違背真理,它不許傳播科學、弘揚真理、啟迪人生的智慧嗎?人們,心中排斥的,只是虛偽造作無用的說教,決不會排斥真、善、美的教誨。向往真理,探究生活的哲理,是人的本能,什么時候也不會改變。
這幾年,哲理故事逐漸流行于故事刊物中,為僅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重新拉回了大量的讀者,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大量的哲理美文,正風行于網絡和各種期刊中,也是一種佐證。它證明人們永遠不會拒絕真、善、美的藝術熏陶,不會拒絕有益的啟迪。
所以,我愿意為說教爭鳴,愿藝術永遠不要脫離主題,脫離它該有的思想內涵。
下列對文章主旨的概括,正確的是( )。
A. 人們排斥的只是虛偽造作無用的說教
B. 藝術不要脫離主題和應有的思想內涵
C. 說教應既有藝術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
D. 人們向往真理,熱愛探究生活的哲理
參考答案:B
解析:由材料的第1、2段對相聲、小品兩種藝術形式的比較,得出最后的結論:藝術不要脫離主題,脫離它該有的思想內涵(文章最后一段)。故選B。
7人們的審美層次的質的變化表現在( )。
A. 人們已不會被有趣的藝術形式所吸引
B. 同時追求藝術享受和有益的教誨
C. 國民的整體文化素質普遍提高
D. 傾向于追求知識哲理及生活中的真理
參考答案:B
解析:由材料第4段的第2、3行“人們在追求藝術享受的同時,還追求思想的升華和哲理的啟迪,追求‘有益的’教誨”可知,追求藝術享受和有益的教誨是符合題意。故選B。
8下列選項中,不能作為本文觀點的論據的是( )。
A. 某些電影作品情節簡單,畫面制作精良,票房收入屢創新高
B. 某些小品中無厘頭的情節設置和夸張表演受人詬病
C. 一些在思想性上有些落伍的相聲逐漸失去了觀眾的喜愛
D. 某影片體現了對小城鎮居民的人文關懷,成本低,叫好又叫座
參考答案:A
解析:題干中B項內容與文中“那些顯得有些粗俗,僅僅為了逗得觀眾一樂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贏得廣大觀眾的青睞”是相吻合的。c項內容與文中“相聲明顯競爭不過小品”“主要的原因,在于現代相聲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相吻合。D項表現了“人文關懷”,即思想性的重要,與文意吻合。只有A項在文中找不到相應的內容。故選A。
9第7段中,劃線處“強心劑”一詞指的是( )。
A. 知識
B. 故事
C. 趣味
D. 哲理
參考答案:D
解析:由材料第7段“哲理故事逐漸流行于故事刊物中,為僅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可得出“強心劑”意為“哲理”。故選D。
10作者認為藝術應該向純藝術的方向發展是一種錯覺,是因為( )。
A. 純藝術只是一種理想,現實中并不存在
B. 現代的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反感違背科學的說教
C. 追求真善美是所有藝術形式的終極目標
D. 人們并不反對傳播科學、啟迪人生智慧的說教參考答案:D
解析:材料第6段一開始作者就提出自己的觀點,即藝術應向純藝術的方向發展是一種錯覺。接下來具體論述,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人們心中排斥的,只是虛偽造作無用的說教,決不排斥真、善、美的教誨”,需要傳播科學、弘揚真理、啟迪人生的智慧。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