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數字推理 |
第 2 頁:數學運算 |
第 4 頁:段落閱讀 |
第 6 頁:文章閱讀 |
第 7 頁:文章閱讀 |
第 9 頁:圖形推理 |
第 10 頁:演繹推理 |
第 11 頁:資料分析 |
二、文章閱讀:共l5題。給出三篇小文章.每篇文章后都提出幾個問題。每個問題后面都給出了四個選項.要求你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來回答問題。注意:供選擇的答案有時可能是對文章某部分或整個內容的一個復述.有時則滿足了問題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選擇應與所提的問題最相符合。
46根據下面內容,回答46-50題:
從中國古代隱身術的傳說,到哈利•波特的隱身斗篷,人類一直夢想“隱形”。一些國家的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類離這個“夢想”越來越近。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研制出了一種薄膜式“超級材料”或稱“特異介質材料”。這種材料克服了以往材料堅硬易碎的缺點,用單功能層的聚合物薄膜制成,是可實現隱形的超級材料,這意味著人類向實現哈利•波特隱身斗篷的夢想又邁出了一大步。
利用超級材料實現“隱形”,是由英國兩所大學的兩名教授倫哈特和潘德瑞分別領導的研究小組獨立研究的課題。2006年5月,他們提出了利用特異介質材料改變光線傳播方向從而實現隱形的理論,即“變換光學理論”。物體之所以被人眼看見,是因其阻擋了直射的光線,令光線發生了反射。如果我們制造一種隱形材料,讓光線在其表面如流水繞過巖石般一滑而過,繼續保持直線傳播,那么,被隱形材料覆蓋的物體就不會反射出肉眼所見的光來,也就“隱形”了。海市蜃樓是自然界光線彎曲折射傳播最好的例子?刂乒饩的折射路徑是實現隱形的關鍵,而超級材料可以實現。
超級材料是一種人工復合材料,其工作原理是阻斷并引導光線。它采用可控制折射率的新型人工電磁介質,來實現人工控制光沿彎曲路線行進。
除了英國兩名教授外,美國杜克大學的大衛•R•史密斯教授在潘德瑞的理論發表幾個月后,就首次成功地讓一個直徑5厘米的銅圓環幾乎無法被微波發現。今年3月,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科學家團隊成功實現三維物體隱形:實驗使用一種叫“徑直激光平板刻錄”的技術,改變了超級材料表面不同角度的折射率,使觀看隱形效果的角度達到60度。此外,美國波士頓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還通過黃金諧振涂層制作出了絲狀材料的隱身斗篷。由于絲的特性,使得這種絲狀超級材料在醫學領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我國著名隱形材料專家陳煥陽教授說,變換光學給了隱形研究新的空間,它甚至還可以做得更多,這正是這個領域的迷人之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終極的隱形在原理上只能在很窄的頻段實現,所謂的寬頻隱形,都需要以其隱形效果變弱為【甲】。目前,還沒有出現能夠在可見光范圍內完全實現隱形的隱身斗篷,但超級材料的隱形功能已經受到各國軍事科研機構的高度重視,并在醫藥、科技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乙】。
下列有關“超級材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超級材料是倫哈特教授和潘德瑞教授根據“變換光學理論”,用單功能層的聚合物薄膜研制而成的可實現隱形的材料
B. 超級材料也稱作“特異介質材料”,是一種薄膜式的人工復合材料,具有柔韌的特性,適合制作哈利•波特的隱身斗篷
C. 超級材料采用可控制折射率的新型人工電磁介質,通過阻斷并引導光線來實現人工控制光沿彎曲路線行進,從而達到隱形
D. 這種材料具有隱形的功能,已經引起各國軍事科研機構的高度重視
參考答案:A
解析:A項說法有誤,原文說的是“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的科學家們”研制出了一種薄膜式“超級材料”。
47下列對原文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物體之所以被隱形,是光線在其表面如流水繞過巖石般一滑而過,繼續保持直線傳播,因而就不會被人們的肉眼看到
B. 在英國兩位教授的理論發表后,美國杜克大學的大衛•R•史密斯教授首次成功地讓一個直徑5厘米的銅圓環無法被微波發現
C. 德國的科學家團隊使用一種叫“徑直激光平板刻錄”的技術.改變了超級材料表面不同角度的折射率,成功實現了三維物體隱形
D. 從原理上講,終極的隱形只能在很窄的頻段出現,頻段越寬隱形效果越差,而目前還沒有研究出在可見光范圍內完全隱形的材料
參考答案:B
解析:B項說法過于絕對,原文說的是“幾乎無法被發現”。
48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 如果我們制造出了能夠控制自然界光線折射路徑的超級材料,使光線彎曲折射傳播,就可以根據觀賞的需要使海市蜃樓隨時出現
B. 絲的特性是細長柔軟易彎曲,通過黃金諧振涂層制作出的隱形絲狀醫學材料,在治療疾病方面使用更方便,會減輕病人痛苦
C. 隱形材料和隱形技術,在軍事上可以實現更好的隱蔽,能夠有效地迷惑敵人,保護自己,應用前景廣闊
D. 英美等國科學家已經在“隱形”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一定能夠實現終極“隱形”的夢想
參考答案:C
解析:A項說法有誤,根據常識,光線彎曲折射只是出現海市蜃樓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因此,即使“制造出了能夠控制自然界光線折射路徑的超級材料”,也未必能使海市蜃樓隨時出現。B項無中生有,原文只說“這種絲狀超級材料在醫學領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但并沒有具體說明其醫學用途。D項說法過于絕對,原文說的是“終極的隱形在原理上只能在很窄的頻段實現”,可見隱形技術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49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甲乙處的詞語,最為恰當的一項是( )。
A. 前提領域
B. 前提空間
C. 代價前景
D. 代價市場
參考答案:C
解析:以“隱形效果變弱”來換得“寬頻隱形”,這不是“前提”,而是要實現終極隱形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故排除A、B項。目前,“在可見光范圍內完全實現隱形”的材料尚未研制成功,但是其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已經受到各國的重視,因此乙空填入“前景”更為恰當。本題選C。
50給這篇新聞稿擬一個標題,最為恰當的一項是( )。
A. 哈利•波特隱身斗篷成真,隱形原理如“海市蜃樓”
B. 英國科學家研制出“超級材料”,人類有望實現“隱形”
C. “超級材料”研制成功,隱身衣有望成為現實
D. “隱形”有望成真參考答案:D
解析:新聞的標題應當準確反映新聞內容,標題所提示的事實,要與新聞內容一致。A項時態有誤,并非已經成真,而是“離這個‘夢想,越來越近”,應當是“有望”成真。B項表述過于片面,不止是英國科學家,美德等國也研制出了新的隱形材料。C項表述范圍過小,“隱身衣”并不是文章重點。只有D項較為宏觀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表述無誤。故選D。51根據下面內容,回答51-55題:
生活在嚴寒地區的人們慣于通過喝酒來溫暖自己,這樣做可以增加到達手腳的血液流量,讓人感覺暖和~點。然而,這僅僅是暫時的暖和,反過來卻可能加速重要內臟器官的熱量散失,造成更迅速的低體溫癥致死。針對嚴寒的更有效的傳統做法是,運用隔熱的服裝、房屋和生火。為了適應冬天的寒冷,全世界的大多數人都只在較溫暖的日子才從事戶外活動。在一些社會,一家人身子挨著身子地挺過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這與極地企鵝何其相似。
當環境變得很冷時,我們的身體必須減少熱量散失并增加內部熱量生產。一些自然學家發現,人體對寒冷的常見生理反應包括進化出質量更大、更緊湊的身體(表面積更小,更有利于保存熱量)。發抖也會產生短時間的暖和效應,發抖時增加的肌肉活動導致一些熱量的產生。在幫助全世界的人們抵御嚴寒上,還有另外三種重要的生理反應類型,它們分別是:增加基礎代謝率(對身體在休息時為維持必要生理過程所花總能量的衡量)、用脂肪為重要器官隔熱,以及改變血流模式。為了適應持續的寒冷條件,不同地區的人們常常會產生上述三種生理反應中的至少一種。生活在嚴酷的亞極地(靠近極地)地區的人們,例如生活在西半球遙遠北部地區的因紐特(愛斯基摩)人和生活在地球南端的火地島印第安人,都有消耗大量高熱高脂肪食物的傳統。這能顯著增加基礎代謝率,反過來又導致身體產生額外的熱量。這些人也都穿著厚重的衣服,常常彼此緊挨著睡在一起,并且在戶外一直保持運動。
非洲西南部的昆人和澳大利亞土著通常以另一種方式對寒冷做出生理反應。他們胸腹部的重要器官周圍發展出了厚厚的脂肪隔熱層。此外,他們的皮膚在夜晚會隨著血管收縮而降溫,因此熱量散失減少,核心體溫保持在正常水平。不過,他們的皮膚摸上去很冷。假如昆人和澳大利亞土著生活在持續寒冷的環境中,他們就不可能進化出這樣的適應性生理反應,否則集中于軀體的熱量將使得手指、腳趾和其他附器因凍傷而失去。事實上,他們的生理適應源于他們所生活環境的溫度很少會長時間低于00C,并且缺乏豐富的高脂肪食物。
對于生活在嚴寒地區的人們通過喝酒來溫暖自己這一做法,理解正確的是( )。
A. 可以增加到達手腳的血液流量
B. 會造成迅速的低體溫癥致死
C. 將加速重要內臟器官的熱量散失
D. 可降低罹患傷寒病的幾率
參考答案:A
解析:根據第一段內容,A項說法正確。由關鍵信息“反過來卻可能……”可知B、C兩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原文未提及,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52下列哪項不屬于幫助人體抵御嚴寒的生理反應類型?( )
A. 改變血流模式
B. 進化出質量更小、更緊湊的身體
C. 用脂肪為重要器官隔熱
D. 增加基礎代謝率
參考答案:B
解析:由第三段內容可知,A、C、D三項均是幫助人體抵御嚴寒的生理反應類型。由第二段“人體對寒冷的常見生理反應包括進化出質量更大、更緊湊的身體”可知,B項說法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8項。
53對于生活在嚴酷的亞極地地區的人們的生活傳統,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消耗大量高熱高脂肪食物
B. 盡量減少戶外運動
C. 穿著厚重的衣服
D. 常常彼此緊挨著睡在一起
參考答案:B
解析:根據第三段內容,可知A、C、D三項都是亞極地地區人們的生活傳統,B項文中沒提及,原文是“在戶外一直保持運動”,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54非洲西南部的昆人和澳大利亞土著出現適應性生理反應的原因是( )。
A. 他們胸腹部的重要器官周圍發展出了厚厚的脂肪隔熱層
B. 他們的皮膚在夜晚會隨著血管收縮而降溫,因此熱量散失減少,核心體溫保持在正常水平
C. 他們所生活的環境溫度很少會長時間低于O℃,并且缺乏豐富的高脂肪食物
D. 集中于軀體的熱量將使得手指、腳趾和其他附器因凍傷而失去
參考答案:C
解析:根據第四段內容可知,A、B兩項均是非洲西南部的昆人和澳大利亞土著出現適應性生理反應的表現,D項是無關選項。由最后一段關鍵詞“事實上”、“源于”可知,最后一句是出現這種適應性生理反應的原因,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55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發抖時增加的肌肉活動導致一些熱量的產生,可產生較長時間的暖和效應
B. 當環境變得寒冷時,我們必須攝人高脂肪食物以增加內部熱量
C. 不同地區的人們在抵御嚴寒上采用的是相同的生理反應類型
D. 消耗大量高熱高脂肪食物可以顯著增加基礎代謝率,促使身體產生額外的熱量
參考答案:D
解析:A項說法錯誤,根據第二段“發抖也會產生短時間的暖和效應”可推知;B項說法過于絕對;C項說法過于絕對,由文中第三段只知道“不同地區……至少一種”;D項,根據第三段內容“例如生活在西半球……反過來又導致身體產生額外的熱量”可知,D項說法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