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5 頁:第二部分 數量關系 |
第 6 頁:第三部分 判斷推理 |
第 9 頁:第四部分 資料分析 |
第 11 頁:第五部分 常識判斷 |
第 13 頁:參考答案 |
81.【答案】D。解析:考查模態詞的轉化關系。不可能不=必然,所以前半句等值于“所有的錯誤決策都必然付出代價”;可能不=不必然,所以后半句等值于“有的錯誤決策不必然造成嚴重后果”。因此,D項正確。
82.【答案】C。解析:削弱型題目。題干論據是“在影響地球氣候的風的類型變換之前,太陽黑子活動非常頻繁”,結論是“氣象學家可以利用這一信息來改善天氣預報”。
A項屬于無關項;B項支持了題干的論證;C項如果為真,說明沒有必要利用太陽黑子活動來進行預測,直接削弱了題干的結論;D項也是無關項。
83.【答案】B。解析:分析推理類題目。由“小紅不學法語”和“來自重慶的學法語”可知,小紅并非來自重慶;又“小利來自上海”,所以小梅來自重慶,學法語。則小紅來自北京,再由“來自北京的不是學英語的”可知,小紅學德語。所以,小利來自上海,學英語。正確答案是B。
84.【答案】C。解析:削弱型題目。題干中紐太的銷售人員聲稱紐太會有助于傷口愈合,論據是紐太的粘附能力是現在使用的棉紗帶的2倍。
根據外科傷口最多需要包扎10天,如果現在的棉紗帶的粘附能力已經超過10天所需要的值,則“紐太的粘附能力是現在使用的棉紗帶的2倍”是毫無意義的,因此,C項對紐太的銷售人員的聲明提出了最嚴重的質疑。A、B兩項屬于無關項;D項只是針對已涂上某種特別的化學藥劑的皮膚,在大多數情況下,紐太的粘附能力仍然更強,削弱程度不如C項。答案選C。
85.【答案】D。解析:評價型題目。陳先生的觀點是:開偷來的汽車傷人的犯罪性質比非法侵入別人電腦的嚴重;而林女士不同意這一觀點,她認為非法侵入別人電腦的犯罪性質和開偷來的汽車傷人一樣嚴重,理由是非法侵入電腦同樣可能造成人身傷害。題干中兩人主要是針對犯罪性質的嚴重程度進行爭論,因此D項最準確地概括了兩人爭論的焦點。
86.【答案】C。解析:削弱型題目。題干結論是兒童受傷的頭號兇手是“家”,論據是兒童意外傷害地點排名中臥室客廳占39.85%,列居第一。
C項指出兒童在客廳臥室的時間較長,因此受傷的可能性會增加,說明了統計結果不足以推出結論,從而削弱了結論。A項和D項是無關選項;B項“偷換概念”,題干結論是“意外傷害”的結果而非“意外死亡”的結果。故正確答案是C。
87.【答案】C。解析:前提型題目。題干根據中美兩國兒童對三幅畫的不同分類結果得出結論:兩國兒童是按照不同的方法來分類。
A項中的馬、B項中的鴨和雞蛋都在題干的實驗中沒有出現,因此不是學者得出結論必須假設的;C項是學者得出結論必須假設的,否則根據實驗無法得出“美國兒童習慣于把事物按照各自所屬的‘實體’范疇進行分類”這一結論;D項不是必須假設的,不是習慣于按照事物之間的關系來分類,也可能是習慣于按照其他方法來分類,而不一定能得出結論。故答案選C。
88.【答案】D。解析:評價型題目。題干根據美國在一批挑選出來進行比較的國家中養長尾鸚鵡的人數比例排第二,得出“美國人比大多數其他國家的人更喜歡養長尾鸚鵡”這一結論。
被挑選出來進行比較的國家不一定能代表大多數國家,因此如果能夠知道未被調查的國家養長尾鸚鵡的人數比例,則有助于判斷題干結論,即D項正確。A、B、C三項都只是美國的數據,沒有涉及和其他國家的對比,因此無法驗證結論。
89.【答案】C。解析:解釋型題目。題干中的矛盾是北亞雖然在前年日平均氣溫和濕度增高,莊稼的年產量顯著增加,但是科學家預測下個世紀在和前年一樣的氣溫和濕度條件下,北亞大多數地區的莊稼的年產量會下降。
A項指出南亞的情況與北亞不同,屬于無關項;B、D兩項說明溫度和濕度的增加會增加農作物的產量,也無法解釋矛盾;C項如果正確,說明日平均氣溫和濕度增高有利于害蟲大規模生長,前年害蟲還沒來得及大規模生長,因此前年莊稼的年產量顯著增加。而當此氣溫和濕度增高成為常態,害蟲必然逐年增多,莊稼的年產量會下降,因此C項能很好地解釋題干矛盾。
90.【答案】B。解析:削弱型題目。題干由“發現一些古代寺院建筑構件”推出“元明時期該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
A項未發現也可能是尚未發現,不代表寺院不存在,削弱程度不強;B項說明這些建筑構件極有可能是來自于當時的居民所使用的,則由此無法推出存在寺院的結論,從而削弱了題干的推測;C項發掘出的數量少同樣有可能是尚未發現其他建筑構件,D項古代典籍未提及也不能代表寺院不存在,C、D兩項的削弱程度也都不強。故答案選B。
100.【答案】C。【解析】A項:由“自然人案件12472件,同比下降49.04%;……集體企業案件728件,同比下降45.26%”可知,自然人案件與集體企業案件同比下降均超過40%,正確;
C項:由“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規案件4944件,同比增長6.51%”可知,C錯誤;
D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規案件4944件,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案件1644件,4944÷1644≈3,正確。
綜上所述,不正確的是C。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答案、公務員真題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