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懂題意,辨清條件
假言命題的出題趨勢是題干越來越長,描述越來越繞,因此想讀懂題目,必須分清誰是充分條件,誰是必要條件。例如:A>5與A>10之間,A>10就一定有A>5,因此,A>10就是A>5的充分條件。當然,A若滿足不了>5就一定不會有A>10,因此,A>5是A>10的必要條件。充分與必要是成對出現的,我們在數學中曾經學習過,其實在邏輯推理中原理也是一樣。“誰”一定能推出“誰”,前者的“誰”就是充分條件,后者的“誰”就是必要條件。
在考試中,為了增加難度,命題人往往會玩文字游戲,給出一些復雜的表述,要我們辨清條件后才能進一步解題。根據近幾年考試情況來看,主要分為兩種:
(1)前推出后: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則
(2)后推出前:只有......才,除非......否則不
二、鉆研真題,把握考情
在早期的考試中,假言命題側重考查的是矛盾、逆否命題,隨著考試難度系數的不斷增大,現在更多考查的是連鎖推理、綜合推理等復雜題型,其中以連鎖推理更為重要,更具代表性。在近三年考試中反復多次出現。
何謂連鎖推理?就像數學中A>B,B>C,我們可以據此得出結論為A>C。
【例題】
食品安全的實現,必須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只有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配合,才能確保政府進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如果沒有健全的監督制約機制,是不可能實現政府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的。由此可以推出:
A.要想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必須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B.沒有健全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可能實現食品安全
C.有了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配合,就能實現食品安全
D.一個不能進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沒有建立起健全的監督制約機制的政府
【解析】本題通過“必須”,“如果沒有......不可能......”描述表明后者為必要條件,是前推出后型,注意這里繼續考查到逆否知識點,而“只有......才”是后推出前型,整理后推offcn理形式為:食品安全的實現→政府的有效管理→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健全的監督制約機制。因此,答案為B。
【例題】
在城鎮化過程當中,當城鎮化率超過50%以后,城鎮化減速的現象將逐漸出現。阻止城鎮化減速的一個必備的戰略思路是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加快這一進程的一個必要舉措是建設農民工offcn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由此可以推出( )。
A.如果沒能阻止城鎮化減速,也就沒有加快農民工市民化
B.如果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就可以阻止城鎮化減速
C.如果不建設農民工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就不能阻止城鎮化減速
D.如果建設農民工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就可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解析】本題通過“必備......進程”,“必要舉措”描述表明后者為必要條件,是前推出后的類型。因此,最終的推理形式為:阻止城鎮化減速→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建設農民工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鎖定答案為C。
此外,連鎖推理結合逆否命題考查也是一大趨勢,因此考生要注意培養綜合推理的能力。例如上題中答案C的推理形式為不建設農民工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不能阻止城鎮化減速,根據逆否命題與原offcn命題同真假的規律可進行逆否得到:阻止城鎮化減速→建設農民工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與題干推理形式一致。
三、識別干擾,快速排除
對于連鎖推理,我們除了從題干入手,辨清條件,串聯條件,此外也能分析選項排除錯誤項,縮小選擇范圍,提高正確概率。在排除干擾項時,要摸清命題人的設錯點,主要有兩種:肯后→肯前;否前→否后,均為錯誤選項。
上面例題中,例1的A項就犯了否前→否后的錯誤,B、D項犯了肯后→肯前的錯誤,例2中A、B項犯了肯后→肯前的錯誤,D項犯了否前→否后的錯誤,都可以排除。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