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判斷這個題型指的是題干會給我們一個定義,四個選項會列舉出四種情況,讓我們選擇一個屬于或者不屬于這個定義的選項。接下來我們通過一道題目來講解一下定義判斷的做題技巧。
【例】根據行為人是否進行意思表示,可以將民法上的行為分為表意行為和非表意行為。表意行為,是指行為人通過意思表示進行的行為;非表意行為是指當事人無須意思表示而實施的行為,主要包括事實行為、違法行為。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主觀上并沒有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而是依照法律的規定引起民事法律關系后果的行為。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事實行為的是:
A.張三和李四簽訂房屋租賃合同
B.李大爺感覺自己時日不多,立下遺囑
C.王教授撰寫了一篇論文,獲得該論文的著作權
D.趙老板把自己的財產贈與伺候自己多年的保姆
通過題干我們發現這是一道多定義題目,問法問的是哪項屬于事實行為,我們首先看一下事實行為的定義“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主觀上并沒有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而是依照法律的規定引起民事法律關系后果的行為”。
定義的關鍵點為①行為人主觀上并沒有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②依照法律的規定引起民事法律關系后果的行為
A選項,張三與李四簽訂合同,雙方在主觀上都有產生民事法律的意思,不符合定義。
B選項,李大爺立下遺囑,李大爺主觀上有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不符合定義。
C選項,王教授撰寫論文,獲得著作權,王教授主觀上并沒有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獲得著作權是按照法律規定引起的民事法律關系后果的行為,符合定義。
D選項,趙老師把財產贈與保姆,主觀上有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不符合定義。
因此答案選C。
通過這道題我們發現,對于多定義題目,我們不僅僅要看問法中問的定義,最好也把其他定義看一下,這樣在分析選項時更容易辨析出選項間的差別,提高正確率。
定義判斷需要考生們在做題時更加耐心一些,把題干的核心要點有效提取,同時要多做題提升閱讀速度,從而讓定義判斷這種題型成為同學們的得分利器,幫助同學們在公考中“乘風破浪”。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