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2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3 頁:數量關系 |
第 4 頁:判斷推理 |
第 5 頁:資料分析 |
資料分析
2016年,我國平均氣溫10.36℃,較常年平均氣溫偏高0.81℃,為1951年以來第三高,僅次于2015年(10.49℃)和2007年(10.45℃)。2016年四季氣溫均偏高,其中夏季氣溫為歷史最高;除1月偏低、11月接近常年同期外,其余各月均偏高,其中12月偏高2.6℃,為歷史同期最高。全國31個省(區、市)中,僅黑龍江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0.2℃,其他省(區、市)氣溫均偏高,其中青海、甘肅、河南和貴州4省均為1951年以來的歷史最高。
1951~2016年全國年平均氣溫年際變化
2016年,我國年降水量范圍為3.5毫米(新疆托克遜)~3494.4毫米(安徽黃山),全國平均降水量730.0毫米,較常年(629.9毫米)偏多16%,比2015年偏多13%,為1951年以來最多。2月和8月降水偏少,3月接近常年同期,其余各月均偏多,其中1月偏多94%、10月偏多55%,均為歷史同期最多。
1951~2016年全國平均降水量年際變化(注:mm=毫米)
106.1951~2016年間,全國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年份是:
A.1998年
B.2007年
C.2015年
D.2016年
2016年,我國平均氣溫10.36℃,較常年平均氣溫偏高0.81℃,為1951年以來第三高,僅次于2015年(10.49℃)和2007年(10.45℃)。2016年四季氣溫均偏高,其中夏季氣溫為歷史最高;除1月偏低、11月接近常年同期外,其余各月均偏高,其中12月偏高2.6℃,為歷史同期最高。全國31個省(區、市)中,僅黑龍江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0.2℃,其他省(區、市)氣溫均偏高,其中青海、甘肅、河南和貴州4省均為1951年以來的歷史最高。
1951~2016年全國年平均氣溫年際變化
2016年,我國年降水量范圍為3.5毫米(新疆托克遜)~3494.4毫米(安徽黃山),全國平均降水量730.0毫米,較常年(629.9毫米)偏多16%,比2015年偏多13%,為1951年以來最多。2月和8月降水偏少,3月接近常年同期,其余各月均偏多,其中1月偏多94%、10月偏多55%,均為歷史同期最多。
1951~2016年全國平均降水量年際變化(注:mm=毫米)
2016年全國31個省(區、市)中,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的是:
A.新疆
B.黑龍江
C.重慶
D.貴州
2016年,我國平均氣溫10.36℃,較常年平均氣溫偏高0.81℃,為1951年以來第三高,僅次于2015年(10.49℃)和2007年(10.45℃)。2016年四季氣溫均偏高,其中夏季氣溫為歷史最高;除1月偏低、11月接近常年同期外,其余各月均偏高,其中12月偏高2.6℃,為歷史同期最高。全國31個省(區、市)中,僅黑龍江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0.2℃,其他省(區、市)氣溫均偏高,其中青海、甘肅、河南和貴州4省均為1951年以來的歷史最高。
1951~2016年全國年平均氣溫年際變化
2016年,我國年降水量范圍為3.5毫米(新疆托克遜)~3494.4毫米(安徽黃山),全國平均降水量730.0毫米,較常年(629.9毫米)偏多16%,比2015年偏多13%,為1951年以來最多。2月和8月降水偏少,3月接近常年同期,其余各月均偏多,其中1月偏多94%、10月偏多55%,均為歷史同期最多。
1951~2016年全國平均降水量年際變化(注:mm=毫米)
2015年全國平均降水量為:
A.730.0毫米
B.646.0毫米
C.629.9毫米
D.612.6毫米
2016年,我國平均氣溫10.36℃,較常年平均氣溫偏高0.81℃,為1951年以來第三高,僅次于2015年(10.49℃)和2007年(10.45℃)。2016年四季氣溫均偏高,其中夏季氣溫為歷史最高;除1月偏低、11月接近常年同期外,其余各月均偏高,其中12月偏高2.6℃,為歷史同期最高。全國31個省(區、市)中,僅黑龍江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0.2℃,其他省(區、市)氣溫均偏高,其中青海、甘肅、河南和貴州4省均為1951年以來的歷史最高。
1951~2016年全國年平均氣溫年際變化
2016年,我國年降水量范圍為3.5毫米(新疆托克遜)~3494.4毫米(安徽黃山),全國平均降水量730.0毫米,較常年(629.9毫米)偏多16%,比2015年偏多13%,為1951年以來最多。2月和8月降水偏少,3月接近常年同期,其余各月均偏多,其中1月偏多94%、10月偏多55%,均為歷史同期最多。
1951~2016年全國平均降水量年際變化(注:mm=毫米)
與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降水偏少的月份是:
A.1月和10月
B.3月和12月
C.2月和8月
D.2月和10月
2016年,我國平均氣溫10.36℃,較常年平均氣溫偏高0.81℃,為1951年以來第三高,僅次于2015年(10.49℃)和2007年(10.45℃)。2016年四季氣溫均偏高,其中夏季氣溫為歷史最高;除1月偏低、11月接近常年同期外,其余各月均偏高,其中12月偏高2.6℃,為歷史同期最高。全國31個省(區、市)中,僅黑龍江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0.2℃,其他省(區、市)氣溫均偏高,其中青海、甘肅、河南和貴州4省均為1951年以來的歷史最高。
1951~2016年全國年平均氣溫年際變化
2016年,我國年降水量范圍為3.5毫米(新疆托克遜)~3494.4毫米(安徽黃山),全國平均降水量730.0毫米,較常年(629.9毫米)偏多16%,比2015年偏多13%,為1951年以來最多。2月和8月降水偏少,3月接近常年同期,其余各月均偏多,其中1月偏多94%、10月偏多55%,均為歷史同期最多。
1951~2016年全國平均降水量年際變化(注:mm=毫米)
110.下列可由所給資料得出的數據有:
、2016年各季度氣溫均值
、谇嗪、甘肅、河南和貴州4省平均氣溫偏高率
、2015年全國年降水范圍
、2016年1月、10月月降水量之差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11~115題。
兩周就診率被定義為每百人中兩周內因病或身體不適尋求各級醫療機構治療服務的人次數。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地區居民兩周就診率為13.0%,其中城市地區為13.3%,農村地區為12.8%。城市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兩周就診率分別為15.4%、8.8%、15.8%;農村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兩周就診率分別為16.1%、11.4%、11.0%。
年齡組(歲) 合計 城市 農村
小計 東部 中部 西部 小計 東部 中部 西部
0—4 14.6 15.3 14.4 11.3 19.7 14.1 21.3 12.8 9.3
5—14 6.2 6.3 7.6 3.8 7.6 6.1 10.3 5.6 3.5
15—24 3.4 3.3 4.6 1.8 3.6 3.5 4.0 3.1 3.4
25—34 4.8 4.9 4.9 3.6 6.4 4.5 4.7 5.1 3.9
35—44 8.5 8.0 7.7 5.4 10.8 8.9 9.5 8.4 8.9
45—54 13.7 13.2 13.2 10.1 16.4 14.1 15.8 13.1 13.2
55—64 19.7 19.1 21.9 12.5 22.6 20.4 23.7 16.7 20.5
65— 26.4 27.8 32.8 17.4 32.8 24.8 30.9 20.3 22.4
表1 調查人口分年齡別兩周就診率 單位:%
調查年份 社區衛生服務站/衛生室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 縣/市/區級醫院 地市級醫院 省級醫院 其它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2008 15.6 32.6 27.4 18.3 27.0 27.0 16.3 10.5 12.9 9.6 0.8 2.0
2013 14.9 47.1 12.4 18.6 14.8 19.1 33.5 7.7 18.4 5.5 6.0 2.0
表2 不同年份調查人口兩周內就診地點構成 單位:%
111.關于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中調查地區的兩周就診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農村地區高于城市地區
B.東部地區最高,西部地區最低
c.從城市地區來看,東部最高,西部最低
D.從農村地區來看,東部最高,西部最低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11~115題。
兩周就診率被定義為每百人中兩周內因病或身體不適尋求各級醫療機構治療服務的人次數。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地區居民兩周就診率為13.0%,其中城市地區為13.3%,農村地區為12.8%。城市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兩周就診率分別為15.4%、8.8%、15.8%;農村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兩周就診率分別為16.1%、11.4%、11.0%。
年齡組(歲) 合計 城市 農村
小計 東部 中部 西部 小計 東部 中部 西部
0—4 14.6 15.3 14.4 11.3 19.7 14.1 21.3 12.8 9.3
5—14 6.2 6.3 7.6 3.8 7.6 6.1 10.3 5.6 3.5
15—24 3.4 3.3 4.6 1.8 3.6 3.5 4.0 3.1 3.4
25—34 4.8 4.9 4.9 3.6 6.4 4.5 4.7 5.1 3.9
35—44 8.5 8.0 7.7 5.4 10.8 8.9 9.5 8.4 8.9
45—54 13.7 13.2 13.2 10.1 16.4 14.1 15.8 13.1 13.2
55—64 19.7 19.1 21.9 12.5 22.6 20.4 23.7 16.7 20.5
65— 26.4 27.8 32.8 17.4 32.8 24.8 30.9 20.3 22.4
表1 調查人口分年齡別兩周就診率 單位:%
調查年份 社區衛生服務站/衛生室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 縣/市/區級醫院 地市級醫院 省級醫院 其它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2008 15.6 32.6 27.4 18.3 27.0 27.0 16.3 10.5 12.9 9.6 0.8 2.0
2013 14.9 47.1 12.4 18.6 14.8 19.1 33.5 7.7 18.4 5.5 6.0 2.0
表2 不同年份調查人口兩周內就診地點構成 單位:%
112.從調查人口分年齡別進行分析,兩周就診率隨年齡組從低到高的變化是:
A.先下降而后上升
B.持續上升
C.持續下降
D.保持水平不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11~115題。
兩周就診率被定義為每百人中兩周內因病或身體不適尋求各級醫療機構治療服務的人次數。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地區居民兩周就診率為13.0%,其中城市地區為13.3%,農村地區為12.8%。城市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兩周就診率分別為15.4%、8.8%、15.8%;農村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兩周就診率分別為16.1%、11.4%、11.0%。
年齡組(歲) 合計 城市 農村
小計 東部 中部 西部 小計 東部 中部 西部
0—4 14.6 15.3 14.4 11.3 19.7 14.1 21.3 12.8 9.3
5—14 6.2 6.3 7.6 3.8 7.6 6.1 10.3 5.6 3.5
15—24 3.4 3.3 4.6 1.8 3.6 3.5 4.0 3.1 3.4
25—34 4.8 4.9 4.9 3.6 6.4 4.5 4.7 5.1 3.9
35—44 8.5 8.0 7.7 5.4 10.8 8.9 9.5 8.4 8.9
45—54 13.7 13.2 13.2 10.1 16.4 14.1 15.8 13.1 13.2
55—64 19.7 19.1 21.9 12.5 22.6 20.4 23.7 16.7 20.5
65— 26.4 27.8 32.8 17.4 32.8 24.8 30.9 20.3 22.4
表1 調查人口分年齡別兩周就診率 單位:%
調查年份 社區衛生服務站/衛生室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 縣/市/區級醫院 地市級醫院 省級醫院 其它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2008 15.6 32.6 27.4 18.3 27.0 27.0 16.3 10.5 12.9 9.6 0.8 2.0
2013 14.9 47.1 12.4 18.6 14.8 19.1 33.5 7.7 18.4 5.5 6.0 2.0
表2 不同年份調查人口兩周內就診地點構成 單位:%
113.從調查人口分年齡別進行分析,兩周就診率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最大的地區是:
A.東部農村地區
B.東部城市地區
C.西部農村地區
D.西部城市地區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11~115題。
兩周就診率被定義為每百人中兩周內因病或身體不適尋求各級醫療機構治療服務的人次數。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地區居民兩周就診率為13.0%,其中城市地區為13.3%,農村地區為12.8%。城市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兩周就診率分別為15.4%、8.8%、15.8%;農村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兩周就診率分別為16.1%、11.4%、11.0%。
年齡組(歲) 合計 城市 農村
小計 東部 中部 西部 小計 東部 中部 西部
0—4 14.6 15.3 14.4 11.3 19.7 14.1 21.3 12.8 9.3
5—14 6.2 6.3 7.6 3.8 7.6 6.1 10.3 5.6 3.5
15—24 3.4 3.3 4.6 1.8 3.6 3.5 4.0 3.1 3.4
25—34 4.8 4.9 4.9 3.6 6.4 4.5 4.7 5.1 3.9
35—44 8.5 8.0 7.7 5.4 10.8 8.9 9.5 8.4 8.9
45—54 13.7 13.2 13.2 10.1 16.4 14.1 15.8 13.1 13.2
55—64 19.7 19.1 21.9 12.5 22.6 20.4 23.7 16.7 20.5
65— 26.4 27.8 32.8 17.4 32.8 24.8 30.9 20.3 22.4
表1 調查人口分年齡別兩周就診率 單位:%
調查年份 社區衛生服務站/衛生室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 縣/市/區級醫院 地市級醫院 省級醫院 其它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2008 15.6 32.6 27.4 18.3 27.0 27.0 16.3 10.5 12.9 9.6 0.8 2.0
2013 14.9 47.1 12.4 18.6 14.8 19.1 33.5 7.7 18.4 5.5 6.0 2.0
表2 不同年份調查人口兩周內就診地點構成 單位:%
在2013年,參加職工醫保的調查者兩周就診的最主要去向是:
A.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
B.縣/市/區級醫院
C.地市級醫院
D.省級醫院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11~115題。
兩周就診率被定義為每百人中兩周內因病或身體不適尋求各級醫療機構治療服務的人次數。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地區居民兩周就診率為13.0%,其中城市地區為13.3%,農村地區為12.8%。城市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兩周就診率分別為15.4%、8.8%、15.8%;農村地區,東部、中部、西部兩周就診率分別為16.1%、11.4%、11.0%。
年齡組(歲) 合計 城市 農村
小計 東部 中部 西部 小計 東部 中部 西部
0—4 14.6 15.3 14.4 11.3 19.7 14.1 21.3 12.8 9.3
5—14 6.2 6.3 7.6 3.8 7.6 6.1 10.3 5.6 3.5
15—24 3.4 3.3 4.6 1.8 3.6 3.5 4.0 3.1 3.4
25—34 4.8 4.9 4.9 3.6 6.4 4.5 4.7 5.1 3.9
35—44 8.5 8.0 7.7 5.4 10.8 8.9 9.5 8.4 8.9
45—54 13.7 13.2 13.2 10.1 16.4 14.1 15.8 13.1 13.2
55—64 19.7 19.1 21.9 12.5 22.6 20.4 23.7 16.7 20.5
65— 26.4 27.8 32.8 17.4 32.8 24.8 30.9 20.3 22.4
表1 調查人口分年齡別兩周就診率 單位:%
調查年份 社區衛生服務站/衛生室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 縣/市/區級醫院 地市級醫院 省級醫院 其它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職工醫保 居民醫保
2008 15.6 32.6 27.4 18.3 27.0 27.0 16.3 10.5 12.9 9.6 0.8 2.0
2013 14.9 47.1 12.4 18.6 14.8 19.1 33.5 7.7 18.4 5.5 6.0 2.0
表2 不同年份調查人口兩周內就診地點構成 單位:%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較之2008年,2013年有職工醫保的調查者在縣/市/區級醫院醫療機構的兩周內就診比重減少是因為流向了地市級及以上級別的醫院
B.縣/市/區級醫院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在擁有居民醫保、職工醫保的調查人員的兩周就診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c.高年齡段的被調查者兩周就診率隨年齡增長而快速增長
D.西部地區被調查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相比中、東部地區較差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16-120題。
2016年,全年原創首演劇目1423個,扶持了100名京劇、地方戲表演藝術家向200名青年演員傳授經典折子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共匯聚67臺參評參演劇目和l000余件美術作品,觀眾達40萬人次。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共有966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較2015年增長了32.7%,資助資金總額7.3億元。
2016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301個,比上年末增加1514個,從業人員33.27萬人,增加3.08萬人。其中各級文化部門所屬的藝術表演團體2031個,占16.5%;從業人員11.52萬人,占34.6%。
全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共演出230.60萬場,比上年增長9.4%,其中赴農村演出151.60萬場,增長9.0%;國內觀眾11.81億人次,增長23.3%,其中農村觀眾6.2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6.2%;總收入31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演出收入130.86億元,增長39.3%。
全年全國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共組織政府采購公益演出13.90萬場,觀眾1.17億人次。利用流動舞臺車演出11.31萬場次,觀眾10381萬人次。中央直屬院團全年開展公益性演出1335場,其中赴老少邊窮地區演出241場,面向老紅軍、留守兒童等演出132場。
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場館2285個,觀眾坐席教168.93萬個。全年館內藝術演出19.09萬場次,增長39.5%;藝術演出觀眾3098萬人次,增長8.6%。其中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場館1265個,全年共舉行藝術演出6.81萬場次,增長25.0%,藝術演出觀眾2589萬人次,增長8.4%。
年末全國國有美術館462個,比上年末增加44個,從業人員4597人,增加502人。全年共舉辦展覽6146次,比上年增長16.8%,參觀人次3237萬,增長4.8%。
2015年末,全國擁有藝術表演團體的數量是:
A.10787個
B.12301個
C.14237個
D.22031個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16-120題。
2016年,全年原創首演劇目1423個,扶持了100名京劇、地方戲表演藝術家向200名青年演員傳授經典折子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共匯聚67臺參評參演劇目和l000余件美術作品,觀眾達40萬人次。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共有966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較2015年增長了32.7%,資助資金總額7.3億元。
2016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301個,比上年末增加1514個,從業人員33.27萬人,增加3.08萬人。其中各級文化部門所屬的藝術表演團體2031個,占16.5%;從業人員11.52萬人,占34.6%。
全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共演出230.60萬場,比上年增長9.4%,其中赴農村演出151.60萬場,增長9.0%;國內觀眾11.81億人次,增長23.3%,其中農村觀眾6.2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6.2%;總收入31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演出收入130.86億元,增長39.3%。
全年全國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共組織政府采購公益演出13.90萬場,觀眾1.17億人次。利用流動舞臺車演出11.31萬場次,觀眾10381萬人次。中央直屬院團全年開展公益性演出1335場,其中赴老少邊窮地區演出241場,面向老紅軍、留守兒童等演出132場。
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場館2285個,觀眾坐席教168.93萬個。全年館內藝術演出19.09萬場次,增長39.5%;藝術演出觀眾3098萬人次,增長8.6%。其中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場館1265個,全年共舉行藝術演出6.81萬場次,增長25.0%,藝術演出觀眾2589萬人次,增長8.4%。
年末全國國有美術館462個,比上年末增加44個,從業人員4597人,增加502人。全年共舉辦展覽6146次,比上年增長16.8%,參觀人次3237萬,增長4.8%。
在2015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場次中,赴農村演出占比約為:
A.64.77%
B.65.74%
C.65.97%
D.66.91%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16-120題。
2016年,全年原創首演劇目1423個,扶持了100名京劇、地方戲表演藝術家向200名青年演員傳授經典折子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共匯聚67臺參評參演劇目和l000余件美術作品,觀眾達40萬人次。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共有966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較2015年增長了32.7%,資助資金總額7.3億元。
2016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301個,比上年末增加1514個,從業人員33.27萬人,增加3.08萬人。其中各級文化部門所屬的藝術表演團體2031個,占16.5%;從業人員11.52萬人,占34.6%。
全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共演出230.60萬場,比上年增長9.4%,其中赴農村演出151.60萬場,增長9.0%;國內觀眾11.81億人次,增長23.3%,其中農村觀眾6.2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6.2%;總收入31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演出收入130.86億元,增長39.3%。
全年全國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共組織政府采購公益演出13.90萬場,觀眾1.17億人次。利用流動舞臺車演出11.31萬場次,觀眾10381萬人次。中央直屬院團全年開展公益性演出1335場,其中赴老少邊窮地區演出241場,面向老紅軍、留守兒童等演出132場。
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場館2285個,觀眾坐席教168.93萬個。全年館內藝術演出19.09萬場次,增長39.5%;藝術演出觀眾3098萬人次,增長8.6%。其中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場館1265個,全年共舉行藝術演出6.81萬場次,增長25.0%,藝術演出觀眾2589萬人次,增長8.4%。
年末全國國有美術館462個,比上年末增加44個,從業人員4597人,增加502人。全年共舉辦展覽6146次,比上年增長16.8%,參觀人次3237萬,增長4.8%。
在2016年中,下列平均場次觀眾最多的是:
A.全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
B.全國藝術表演團體赴農村演出
C.全國藝術表演場館館內藝術演出
D.全國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場館藝術演出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16-120題。
2016年,全年原創首演劇目1423個,扶持了100名京劇、地方戲表演藝術家向200名青年演員傳授經典折子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共匯聚67臺參評參演劇目和l000余件美術作品,觀眾達40萬人次。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共有966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較2015年增長了32.7%,資助資金總額7.3億元。
2016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301個,比上年末增加1514個,從業人員33.27萬人,增加3.08萬人。其中各級文化部門所屬的藝術表演團體2031個,占16.5%;從業人員11.52萬人,占34.6%。
全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共演出230.60萬場,比上年增長9.4%,其中赴農村演出151.60萬場,增長9.0%;國內觀眾11.81億人次,增長23.3%,其中農村觀眾6.2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6.2%;總收入31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演出收入130.86億元,增長39.3%。
全年全國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共組織政府采購公益演出13.90萬場,觀眾1.17億人次。利用流動舞臺車演出11.31萬場次,觀眾10381萬人次。中央直屬院團全年開展公益性演出1335場,其中赴老少邊窮地區演出241場,面向老紅軍、留守兒童等演出132場。
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場館2285個,觀眾坐席教168.93萬個。全年館內藝術演出19.09萬場次,增長39.5%;藝術演出觀眾3098萬人次,增長8.6%。其中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場館1265個,全年共舉行藝術演出6.81萬場次,增長25.0%,藝術演出觀眾2589萬人次,增長8.4%。
年末全國國有美術館462個,比上年末增加44個,從業人員4597人,增加502人。全年共舉辦展覽6146次,比上年增長16.8%,參觀人次3237萬,增長4.8%。
2016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平均從業人員數和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從業人員平均數之比約為:
A.1︰0.346
B.6︰1
C.1︰2
D.2︰3
根據以下資料,回答116-120題。
2016年,全年原創首演劇目1423個,扶持了100名京劇、地方戲表演藝術家向200名青年演員傳授經典折子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共匯聚67臺參評參演劇目和l000余件美術作品,觀眾達40萬人次。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共有966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較2015年增長了32.7%,資助資金總額7.3億元。
2016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301個,比上年末增加1514個,從業人員33.27萬人,增加3.08萬人。其中各級文化部門所屬的藝術表演團體2031個,占16.5%;從業人員11.52萬人,占34.6%。
全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共演出230.60萬場,比上年增長9.4%,其中赴農村演出151.60萬場,增長9.0%;國內觀眾11.81億人次,增長23.3%,其中農村觀眾6.2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6.2%;總收入31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演出收入130.86億元,增長39.3%。
全年全國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共組織政府采購公益演出13.90萬場,觀眾1.17億人次。利用流動舞臺車演出11.31萬場次,觀眾10381萬人次。中央直屬院團全年開展公益性演出1335場,其中赴老少邊窮地區演出241場,面向老紅軍、留守兒童等演出132場。
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場館2285個,觀眾坐席教168.93萬個。全年館內藝術演出19.09萬場次,增長39.5%;藝術演出觀眾3098萬人次,增長8.6%。其中各級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場館1265個,全年共舉行藝術演出6.81萬場次,增長25.0%,藝術演出觀眾2589萬人次,增長8.4%。
年末全國國有美術館462個,比上年末增加44個,從業人員4597人,增加502人。全年共舉辦展覽6146次,比上年增長16.8%,參觀人次3237萬,增長4.8%。
從上述資料可以推斷,在2016年:
A.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取得空前成功
B.我國藝術創作演出的經濟效益顯著
C.我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收益較2015年減少
D.平均每個文化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組織政府采購公益性演出場次超過60場
相關推薦:
2018公務員聯考真題及答案※ 關注微信對答案 ※ 公務員萬題庫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