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2 頁:第二部分 常識判斷 |
第 3 頁:第三部分 數量關系 |
第 4 頁:第四部分 判斷推理 |
第 5 頁:第五部分 資料分析 |
掃描/長按二維碼 |
掃描/長按二維碼 |
第一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1、科技與舞臺藝術,一直相伴相生,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戲劇誕生的時代。古希臘羅馬劇場中_______的聲場設計和半圓形舞臺的切割工藝,就代表了當時最高科技,為觀眾創造了最好的觀看環境。自此,可以說,每一次舞臺空間的塑造都_______著“科技因子”。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令人驚詫 滲透
B.引人入勝 彰顯
C.咂舌攢眉 透露
D.蔚為壯觀 呈現
2、在網絡書店的強有力競爭下,不少實體書店_______,而書店的租金、人工等費用卻在猛增。這時候通過裝修店面,給讀者帶來全新的感受,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實際上,與網絡書店相比,實體書店能給人帶來獨特的體驗,那就是逛書店。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入不敷出
B.進退維谷
C.門可羅雀
D.萬人空巷
3、紀錄片是眾多國家進行對外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_______時代之歌、_______時代之需、_______時代之變、_______時代之風,紀錄片創作者應當充分挖掘和盤活“講好中國故事”這個富礦,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國文化影響力。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把握 關注 聚焦 引領
B.筑牢 聚焦 關注 傳承
C.筑牢 洞悉 凝神 傳承
D.把握 留意 警醒 引領
4、賈島“推敲”是中國古代一個名聲頗顯的故事,語出后蜀何光遠的《鑒戒錄·賈忤旨》,反映了創作詩歌過程中對字句的反復_______。在平時,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_______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_______,情感還沒有_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斟酌 必須 透徹 凝練
B.琢磨 必需 精確 凝練
C.琢磨 必須 精確 豐富
D斟酌 必需 透徹 豐富
5、一個政黨執政,最怕的是在重大問題上態度不堅定,結果社會上對有關問題沸沸揚揚、_______,別有用心的人趁機_______、蠱惑攪和,最終沒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問題不能含糊,必須向全社會釋放正確而又明確的信號。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眾說紛紜 雪上加霜
B.無所適從 落井下石
C.首鼠兩端 推波助瀾
D.莫衷一是 煽風點火
6、故事片的敘事及視覺語言,一個重要而基本的原則,便是隱藏起攝影機的存在。換言之,故事片敘事的最重要而基本的特征,便是_______敘事行為的痕跡。于是,似乎是場景、事件自身在_______呈現。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突出 自動
B.抹去 自行
C.強調 客觀
D.忽視 主動
7、融合發展是_______,傳統的平臺介質或許會_______,但是新聞沒有_______,媒體還有責任,理想還有價值,職業還有擔當。我們相信不管媒體形態怎么變,輿論格局怎么變,原創依然是這個社會最寶貴的資源,思想依然是媒體最重要的品質,理性仍然是時代最需要的力量。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人心所向 式微 消失
B.大勢所趨 式微 消亡
C.大勢所趨 減少 消失
D.人心所向 減少 消亡
8、引經據典的風氣始于西漢初期,大盛于東漢,呈現的是_______的趨勢。但是,文學畢竟有別于經學,文學創作要取得成就,就必須超越經學的_______,尤其要擺脫章句之學的束縛。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愈演愈烈 藩籬
B.變本加厲 藩籬
C.愈演愈烈 窠臼
D.變本加厲 窠臼
9、恐龍的滅絕是生物學家們一直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但無論把它_______于地殼的運動、火山的爆發、氣候的變化、新生代第三季的來臨乃至是星外來客,都有許多難以_______的地方,唯有“物種的老化”這一原因是所有研究者們所公認存在的。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歸咎 自圓其說
B.追溯 自圓其說
C.歸咎 融會貫通
D.追溯 融會貫通
10、我們黨領導人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如果對矛盾_______,甚至回避、掩飾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縮不前,坐看矛盾惡性轉化,那就會_______,最后勢必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置若罔聞 亡羊補牢
B.視而不見 尾大不掉
C.閉目塞聽 覆水難收
D.熟視無睹 積重難返
11、意識形態與科學真理的關系是一個_______的問題,強調二者的同一,認為統治意識即學術真理,無疑是簡單化和幼稚病,但強調二者的對立,認為學術思想為科學,意識形態為_______,二者渺不相干,也同樣是簡單化。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包羅萬象 迷信
B.死而不僵 虛無
C.一成不變 無意義
D.老而常新 純虛構
12、①才算是完全成熟的國家
②另一方面,它使某種不夠一個國家的東西變成了一個完全的國家
③外交承認的獨特性就在于
④一個國家只有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
⑤一方面,它顯然只是承認某種已經存在的東西
將以上5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②⑤①
C.④①③⑤②
D.④③⑤②①
13、①在對外斗爭中,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
②全球治理體系正處于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
③占領法治制高點,敢于向破壞者、攪局者說不
④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⑤中國走向世界,以負責任大國參與國際事務,必須善于運用法治
⑥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①③⑤②④⑥
B.⑤①③②④⑥
C.②①⑤③④⑥
D.⑤③②④①⑥
14、①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
②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
③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
④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⑤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
將以上5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③⑤①②④
B.⑤①④②③
C.①③⑤④②
D.①②③⑤④
15、人類學家在有關原始民族的研究中,已反復證明這種文化比較是何等有價值。某個部落的正式習俗也許百分之九十與鄰近部落相同,但卻恰恰否定了核心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不論其在整體中的比率是多么小,都可能使該民族的未來向獨特的方向發展。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在原始民族研究中,文化比較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B.臨近部落的正式習俗之間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本質性區別
C.基礎性制度安排在部落的正式習俗中占比率很小
D.基礎性制度安排可能決定一個民族的發展方向
16、現代工業文明取代傳統農業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社會化大生產取代了傳統的小生產和自然經濟。這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變革,而且內在地包含了文化模式的轉變。因為,社會化大生產的運行機制和組織方式的根本原則是由理性主義文化模式所提供的理性原則和科學原則,以及體現理性精神的現代組織原則。
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是:
A.傳統的小生產和自然經濟使得農業文明長期停滯不前
B.社會化大生產的核心是理性主義文化模式和生產方式的變革
C.生產方式的變革和文化模式的轉變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D.文化模式的轉變在根本上給人類帶來了現代工業文明
17、漢代的辭賦創作是以抒情賦發軔,代表作品是賈誼的《吊屈原賦》和《鵬鳥賦》,東漢后期的辭賦,抒情賦成為主流。就此而論,漢代的辭賦是以抒情賦起始,又以抒情賦終結,它的軌跡是畫了一個圓圈。不過,賈誼的抒情賦均為騷體,明顯是繼承楚辭而來。東漢后期的抒情賦則是既有騷體,又有散體,還有四言詩體,在作品樣式上呈現的是多元化的格局。
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是:
A.兩漢辭賦的整體發展軌跡是一個圓,主要繼承了楚辭的風格
B.騷體,散文體和四言詩體作品共同構成了漢代的文壇
C.東漢后期的辭賦以抒情賦為主流,各類文體并存,呈現多樣化格局
D.賈誼是漢代抒情賦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18、如果處于靜態環境,環境保護雖然短期內的確會造成企業的成本增加,但在動態的競爭條件下,嚴格的環境保護從長期來看能夠引發創新、抵消成本。這不但不會造成企業成本增加,反而可能產生凈收益,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優勢。因此,實施適當的環境保護不僅不會傷害企業的競爭力,反而對其有益。
這段文字旨在說明:
A.靜態環保與動態環保對企業的影響不同
B.要辯證地看待短期環保和企業發展的關系
C.應加大環保力度,想辦法抵消環保的成本
D.合理的環境保護措施能夠提升企業競爭力
19、我們已經發現,原作與贗品之間的區別在審美上是重要的,這并不意味著原作一定比贗品優秀。一幅有靈感的復制品可能比一幅繪畫原作更值得獎賞;一幅損壞的原作可能已經失去了絕大部分它以前的優點;一幅從破舊不堪的蝕刻板上印下來的圖像,可能比一幅好的照相復制品在審美上更遜于早先印下來的圖像。
根據這段文字無法推出的一項是:
A.原作區別于贗品的根本不同是審美上的優越性與獨特性
B.原作與贗品之間的優劣高下其實并不一定界限分明
C.如果一幅原作被損壞了,它可能遠不及保存更好的贗品
D.好的照相復制品在某些時候會比蝕刻板拓印的圖像更有價值
20、近年來,手機APP大量開發和應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給人們帶來諸多便利。不過,也有不少APP存在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等問題。一些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在內容和范圍上過于寬泛,一些信息并不是開展安全、高效、便利的服務所必需的。實際上,只有那些對開展相關服務而言非收集不可、不收集就無法滿足用戶服務需要的信息,才應被收集。那些為了積累大數據以精準分發廣告、推廣產品而收集的個人信息,與用戶當前需要無關,就超出了收集的必要限度。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手機APP大量收集用戶信息并無必要
B.手機APP不應收集與用戶需求無關的信息
C.手機APP運營者應限制信息收集范圍
D.手機APP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便利
21、①洶涌的水流,自北向南,在火星表面“雕刻”出2公里寬、200米深的河谷
②歐洲航天局分析,火星上的流水可能來自雨水、地面水和融化的冰川,但究竟來自何方仍是個謎
③在衛星照片上驚人地發現,火星東部的南部高地附近,有大片古河流留下的無數干涸河谷和溝渠痕跡
④據估計,35億至40億年之前,火星曾有大量河流
⑤火星河谷至今仍清晰可見,且河流呈樹枝狀,四通八達,留下過去明顯水流活動痕跡,形成了新的火星地貌
將以上5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③④①⑤②
B.④③①⑤②
C.③①⑤②④
D.④②③①⑤
22、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2018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約1.94萬億元,研發人員總量預計418萬人,這些資源如果得到合理配置,可以實現更大作為。據《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7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975.5億元,占R&D經費比重的5.5%。雖然規模、強度近幾年在增長,但由于投入強度長期過低,加劇了基礎研究資源配置的功利性,技術源頭缺失問題日益凸顯。未來要實質性地強化基礎研究多元投入體系,提高資源配置及使用效率。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有可能講述的是:
A.我國基礎研究存在的問題
B.我國基礎研究取得的進展
C.如何解決技術源頭缺失問題
D.如何加強基礎研究多元投入
23、地球南極的冰蓋厚度達4.8公里,冰層的壓力可以降低水的冰點,冰蓋底部的溫度可以允許液態水體存在。利用雷達波可以探測到南極冰蓋下面的液態水體。雷達主動發射電磁波,并接受反射的回波,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頻率越低,穿透的深度越大,當電磁波通過冰層向下傳輸時,它們會在不同物質之間的界面反射回波,如冰層與基巖、含水的泥沙、液態水體之間的界面,都會反射回波,雷達沿著飛行軌道前進,不斷的進行測量,獲得地下的圖像。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A.雷達是探測地下物體的最基本手段
B.電磁波的頻率與穿透深度成反比
C.南極冰蓋底部一定存在生命
D.電磁波在不同物質之間的反射回波相同
24、無論是抖音的口號“記錄美好生活”,還是快手的口號“記錄世界記錄你”,無不在強調短視頻的記錄功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短視頻具有和記錄片類似的功能。從微觀視角來看,短視頻記錄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內容,但是從宏觀視角來看,短視頻記錄的卻是一個時代的整體風貌。不同于紀錄片,短視頻的記錄是一種拼圖式記錄,它聚合于拼貼了普通個體對生活瞬間的碎片化記錄,以其豐富多樣的視角合力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整體風貌。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短視頻與紀錄片的不同之處
B.短視頻和紀錄片都具有記錄功能
C.短視頻記錄一個時代的整體風貌
D.短視頻記錄的是碎片化內容
25、古漢語在我國中小學、大學有著完善的教育方案,而藝術類及其他非文學專業到了碩博階段,對此卻缺少了必要的定性要求。雖然現在個別院校繼續展開古漢語教學,但僅僅作為選修課程,而外語課程的設置,從孩童階段直到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都是以必修課的形式貫穿始終。課程設置不平衡,使得外國語和古漢語教學產生嚴重失衡,導致了古漢語走向教學的邊緣。
這段文字體現的觀點是:
A.應將古漢語作為必修課納入藝術類等碩博研究生的教學中
B.應完善中小學古漢語教育方案
C.應逐步取消碩博研究生外語必修課
D.應將漢語教學作為選修課程納入藝術類專業課程
26、人類的四大煩惱,不但“生”“老”“死”沒人躲過,就是“病”也無法根除,人類自有“藥”的發明,“藥”與“病”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然在“藥”不太靈的時候,行氣、導引、祝由(古代的精神療法)會重新產生吸引力(如對外丹術衰落后的內丹術和出于絕望的癌癥病人),但它們始終不能擺脫附庸地位。
這段話旨在強調:
A.人類有些根本性煩惱是無法擺脫的
B.當“藥”失靈時,人類就會求助于其他方法
C.“藥”是人類治病的基本手段
D.“病”與“藥”之間存在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關系
27、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在當下,如何“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已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試想,如果傳統文化失去了與時代的連接、缺少了與現代人的情感溝通和心靈默契,“僅止于幾個人在書房中互相嘆賞”,那和一堆零散的符號、呆板的素材又有什么區別?只有從“沉睡”中再出發,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養出更具時代特色的、富有創新力的文化自信。
這段文字旨在強調:
A.中華民族擁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B.如何讓文物“活起來”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C.文物應走出封閉狀態,向公眾開放
D.傳統文化應加強與時代的連接
28、有人說,阻礙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根本問題是農村教育的不發達,文化知識水平偏低的農民即便進入城市,也只能從事最簡單的體力勞動,而城市化程度越高,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也越高,最終農民中的大部分人依然要從城市退出。可是,農村教育的落后恰恰是政府的過失,絕不能以此延緩戶籍改革和城市化進程。
這段文字旨在強調:
A.農村教育的不發達阻礙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B.城市化程度與其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成正比
C.絕不能因農村教育落后而延緩城市化進程
D.農村教育的落后與政府的過失有直接關系
29、當文化不能表達生命,反而壓抑生命的時候,生命的緊張感就增大。這時候,需要改變舊文化,創造新文化,以重新表達生命。但文化的改造不必從文化開始,有時候,直接表達生命的緊張感、危機感,這種表達本身就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文化的功能之一在于表達生命
B.文化既可能表達生命又可能壓抑生命
C.生命與文化的沖突可能催生新的文化
D.文化有時直接表達生命的緊張感和危機感
30、作家不會像哲學家那樣去直接追問生命的意義或字宙的存在,而是通過具體的人物命運,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觸及到那些深刻的形而上學問題。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使我們遠離形而上學。其實不然,這種感性體驗方式卻使我們更加接近形而上學。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作家一般不會觸及深刻的形而上學問題
B.作家和哲學家都會有形而上學思考
C.作家的感性體驗方式會使我們遠離形而上學
D.作家更有助于我們接近形而上學
相關推薦:
2019公務員聯考真題pdf下載 ※ 2019上半年公務員聯考答案pdf下載
2019公務員聯考真題及答案※ 關注微信對答案 ※ 公務員萬題庫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