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文章歷來為廣大考生備考中的勁敵,寫出高分文章是很多考生的終極目標。以往考生將目光集中于文章標題、開頭、總論點等要素,卻往往忽略文章的結構。一篇高分申論文章在呈現形式往往是結構勻稱,且規定字數范圍內合理分配字數和段落。考試吧提醒廣大考生,在申論文章批改時間較短的情況下,一個勻稱的文章結構布局能夠給考生增添很多印象分。
申論試卷中,文章寫作題目多數情況下要求考生根據申論給定資料的內容和個人感受,書寫一篇議論文。而如何完成這篇議論文,一直令廣大考生頗為頭疼。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很多考生在考場上凝心聚氣、嘔心瀝血,終于啃下了找尋論點這塊硬骨頭,往往還沒有從“終于知道要寫什么了”的興奮中恢復,便因為“不知道怎么寫”、“沒話可說”而敗下陣來。一番老僧入定般的枯坐、冥想后,緊張拼湊出來的文章甚至自己都不忍卒讀,更不用說打動閱卷人以取得理想成績了。這種確定了論點卻無從下筆、不知道寫什么的情況,就是不會進行論證的表現。
正所謂“不破不立”,中公教育專家認為當考生不知道如何從正面說明、論證論點時,不妨逆向思維,從論證某一個觀點的錯誤方面入手,幫助自己運用駁論的方式,在反對錯誤的過程中確立自身論點的正確性,達到明為批駁、實為立論的暗渡陳倉效果。
采用駁論的形式書寫文章,基本的寫作思路和行文框架是:陳述現象——提出有關這一現象的某種錯誤觀點——分析論證錯誤觀點之所以錯誤的原因——提出與錯誤觀點相對的正確觀點——列述事例及理論論據證明正確觀點的正確性——總結全文。
下面中公教育專家通過《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篇文章,為考生說明如何通過駁論來證明自身觀點。
文章開篇便提出了當今存在著讓孩童不斷接受培訓班培訓的現象,以及與之相關的“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觀點:
近年在教育領域對家長誤導最嚴重的一句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由于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通過各種培訓班給孩子超前大滿灌與其年齡不同步的知識,揠苗助長。
而后作者通過論述這種比喻是因為將人生競賽視為短跑,沒有考慮到漫長人生的規劃性,所以是不科學的錯誤觀點:
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相反,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往往由于沒有保存體力,致使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而后,進一步以一句“父母是否應該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看家長對孩子壽命的預估”,這樣的具有觸動性的話,徹底推翻了“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點。之后就如何“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進行說明。“反其道而行之”的論述方式,也完成了令人信服的論證。
又如,當我們全民對浙江文成縣寒磣破舊的縣政府大樓交口稱贊時,有人以一篇《該如何禮贊政府大院的寒磣》,讓頭腦發熱的民眾冷靜了下來。作者將人們稱贊寒磣政府大樓的行為概括成:“似乎越寒磣,就越值得贊頌”,這樣就使人們認識到了這種贊頌背后的荒謬和不理性,而后進一步進行分析,提出“將寒磣與廉潔直接等同是有失偏頗的”正確觀點:
在這種情緒渲染之下,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一種熱切的期待之下,衍變為寒磣比較的邏輯泥沼中:似乎越寒磣,就越值得贊頌。很顯然,我們會很容易把寒磣的政府大院,與政府廉潔直接對等起來。平心而言,“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高的大樓是醫院,最破的房子是縣委縣政府大院”,這當然是值得點贊的政府風貌。但是,如果就此將寒磣與廉潔直接等同,可能是有失偏頗的。這并不是一個惡意的揣測,在現實社會中,穿著樸素的貪官我們見得還少嗎?那些從破敗政府大院走出的貪官,也并不鮮見。由此再來揣測我們所見的那些破落的政府大院,在大院背后站立的真的是一個廉潔奉公、勤儉高效的政府形象嗎?
運用駁論技巧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確立自身論點的目的,而在批駁過程中,我們往往需要經過這三個步驟:陳述錯誤的觀點、批駁錯誤觀點、確立自身的正確論點,這樣的三個步驟完成了,文章從內容到字數上都會變得豐滿,也客觀上解決了考生“湊字難”的隱憂。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