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5:
說起基層干部的工作狀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可能是最常見的形容,但最近部分一線干部向半月談記者反映,這個表述該改改了,現在情形是“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顆頭”。來自上級部門的問責,確實幫助不少干部擰緊了責任“發條”,但由于部分上級部門避責不愿擔當、追責不切實際、亂問責的“五座大山”已經壓住了不少基層干部。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大力推動環境治理。但要求兩三個月內就整改到位。干部們反映,如此有限時間要一個項目走完從設計到招投標再到施工的標準化“全流程”根本不可能,沒奈何只能規避招投標。“到頭來這頭整改過關了,那頭卻被審計、紀檢部門追查。
也有城市“創建文明城市”搞得大張旗鼓,工作安排從市縣一路發到鄉鎮、村組,只是文件還在路上,就開始要求報典型、報材料。“都知道文明氛圍的形成需要一定過程,市民素質提升不可能立竿見影,可問責壓力明擺著怎么辦?只能找點能馬上開花結果的湊數,也顧不得這花能不能長得活。”受訪干部們說。
更有甚者,一些部門為了避免被湊數式問責,只好在考核期限之前搞“突擊執法”或“釣魚執法”,完成了數量才不會被上級部門問責。這一類現象在公安、工商部門比較普遍。一位公務員舉例說:“往往到了年底,交警就頻頻上路攔電動自行車,以免任務沒完成被問責。”
材料6: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之下,部分干部當中開始出現為官不易的議論,產生了在崗卻不在狀態,在職卻不在謀事,混日子,熬年頭;有的干部善打“太極拳”,不推不動,甚至推而不動,總是強調客觀因素、不盡主觀努力,有問題左躲右閃,遇矛盾上推下卸等等現象,對發展百無益處。這難免造成基層干部不敢作為,不愿作為,甘于平平安安混日子的局面。
不少基層干部反映,現在一些上級機關和部門,不是同基層一起想辦法做好工作,而是習慣一紙責任狀,下級為上級背鍋,個人為集體背鍋,編外人員為正式干部背鍋等推責和遮掩的“黑文化”。
【參考要點】
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是:問責制度執行不規范導致基層干部不敢為、不愿為、亂作為。
主要表現為:
一、過度開發使用。泛化問責、湊數問責、粗放問責大量存在。
二、職能式問責。責任主體變為督查主體。
三、背鍋式問責,下級為上級、個人為集體、編外為編內背責等。
究其原因在于:
一、權利濫用。上級機關缺乏對基層單位的指導,遇事變相推責、遮掩,習慣一紙責任狀,亂問責、追責不切實際、不愿擔當。
二、決策不科學。決策制定不符合實際,導致基層時間短、任務重,問責壓力大而被迫造假等亂作為。
三、錯誤心態。為拼湊政績、息事寧人、敷衍塞責、捏軟柿子,導致一股腦用問責處理所有問題,大搞一刀切。(共計279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