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內蒙古教師資格證真題答案
——《中級教育學》
一、單選題(每小題 1 分,共 40 分)
1.讓學校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一草一木都能發揮教育的作用,蘊含的德育方法是()。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教育法
C.鍛煉法
D.陶冶教育法
參考答案:D
2.一個完整的教育活動構成的四要素之一是()。
A.學校 B.教材 C.教學方法 D.受教育者
參考答案:D
3.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誕生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學論 B.普通教育學 C.民主主義與教育 D.教育漫話
參考答案:A
4.影響受教育者數量與質量的社會決定因素是()。
A.政治經濟制度 B.生產力 C.科學技術 D.社會文化
參考答案:C
5.古代教育發展史上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蘇格拉底 D.柏拉圖
參考答案:A
6.學校教學的組織形式有很多,其特殊組織形式是()。
A.個別教學 B.復式教學 C 小組教學 D.現場教學
參考答案:B
7.最早在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迸行系統闡述的教育家是()。
A.布魯納 B.特拉普 C.夸美紐斯 D.班杜拉
參考答案:C
8.日常生活中,人們發現有的人天生嗅覺靈敏,運動能力強;有的人天生聽覺發達,記憶
力好。說明身心發展具有()。
A 階段性 B.不平衡性 C.個體差異性 D.順序性
參考答案:C
9.制約課程改革的三大基本因素是()。
A.政治、經濟、文化 B.社會制度、生產力水平、課程理論
C.教育目的、教育理論、課程理論 D.社會、文化、兒童
參考答案:D
10.在教育實踐中規定,教師不得隨意謾罵,體罰或變相懲罰學生,說明學生作為獨立
個體,依法享有()。
A.身心健康權 B.人身自由權
C.個人隱私權 D.人格尊嚴權
參考答案:D
11.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兒童社會經驗改組和改造的教育家是()。
A 盧梭 B.裴斯泰洛齊 C.杜威 D.洛克
參考答案:C
12.規定一個國家各級各類教育系統,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
業年限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的教育概念是()。
A 學制 B 學校教育 C 正規教育 D 國家教育
參考答案:A
13.為人身發展提供物質前提的條件的因素是()。
A 教育因素 B.遺傳因素
C 個體主觀能動性 D 環境因素
參考答案:B
14.決定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的教育因素是()。
A 教育媒介 B.教育理論
C 教學目標 D 教育目的
參考答案:D
15.對人全面發展起方向和動力作用的教育因素是()。
A 體育 B.德育 C.勞動與技術教育 D 智育
參考答案:B
16.教育發展史上主張“教師中心論”的教育家是()。
A 斯金納 B.赫爾巴特 C.斯賓塞 D 康德
參考答案:B
17.教學計劃編制的核心()。
A 設置課程科目 B.學科開設順序
C 教學時間安排 D 教科書選擇
參考答案:A
18.教材的主體部分()。
A 課程標準和講義 B.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
C 教科書和講義 D.講義和參考書
參考答案:C
19.教師把實物教具展示給學生看并向學生做示范性實驗,使學生獲得直觀感知的教學
方式是()。
A.觀察法 B.演示法 C 實驗法 D 練習法
參考答案:B
20.教學過程是學生特殊的認識過程,其認識活動的特殊性指()
A 間接性獲取知識 B 獲取間接經驗
C 教師引領的間接性 D.同學互動參與的間接性
參考答案:C
21.傳統五段教學的核心環節是()
A 檢查復習 B.講授新教材
C 鞏固知識 D.布置課外作業
參考答案:B
22.學校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是()
A 教師備好課 B.教師上好課
C.做好課外輔導 D.完善考試制度
參考答案:B
23.學校德育最基本的教育途徑()
A.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B.校內外活動C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D 學校的團體活動
參考答案:A
24.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A.教育者與教育內容的矛盾
B.教育者與德育方法的矛盾
C.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德育水平之間的矛盾
參考答案:D
25.班主任班級管理的主要對象是()
A.班級財產 B 班級信息
C 班級學生 D 班級學業成績
參考答案:C
26 最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的教學組織形式()
A 小組教學 B 分層教學
C 現場教學 D.個別教學
參考答案:D
27.最凸顯學校文化特色具有一定適應性與參與性,通常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的課程形態是()
A.學科課程 B 校本課程
C.地方課程 D 潛在課程
參考答案:B
28.新課改理論下倡導的師生關系本質()
A.授受式關系
B 教與學的雙邊
C 共同創生
D.民主平等的朋友關系
參考答案:C
29.主張“教育事業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古希教育家()
A 柏拉圖 B 亞里士多德
C 蘇格拉底 D 維多里諾
參考答案:B
30.校園文化的核心()
A 學生 B.教師上好課
C 學校觀念文化 D.校園硬件設施
參考答案:C
31.提出兒童發展最近發展區假設的教育家()
A 贊可夫 B.維果斯基
C 皮亞杰 D 馬卡連柯
參考答案:B
32.人類與動物區別的本質特征
A.勞動
B.本能
C.知識
D.意識
參考答案:D
33.在我國教育方針的表述中,培養勞動者是( )
A 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總要求
B.人才培養規格的具體要求
C.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特點
D.學校教育質量標準
參考答案:A
34.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其發展具有( )
A 可能性和可塑性
B.現實性和潛在性
c.現實性和特殊性
D.現實性和可塑性
參考答案:A
35.教師勝任教學工作應具備的基本教育素養( )
A.思想品徳素養
B.教育素養
C.學科專業素養
D.職業道德素養
參考答案:C
36.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侶導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創新能力課程()
A.基礎性
B.拓展性
C.研究性課程
D.技能型課程
參考答案:C
37.為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了學生更好的理解各類術語和抽象知識,在教學過程
中應該遵循的教學原則()
A.理論聯系實際
B.直觀
C.循序漸進
D.啟發式教學
參考答案:C
38.教師進行課時計劃時的核心環節( )
A 教學目標
B.教學內容
C.教學方法:
D.多媒體設備及設施
參考答案:C
39.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 )
A.教學科研工作
B.后勤服務
C.思想政治建設
D.教學工作
參考答案:D
40.把道德情感放在中心位置的道德教學模式( )
A 認知模式
B.體諒模式
C.社會模仿模式
D.說理教育模式
參考答案:B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20 分)
4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
A.教育狀況和教育特征
B.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
C.教育規律
D.教育情況和學生教育情景和學生
參考答案:BC
42.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課程具體表現為(BCD )
A.教學目標 B.教學計劃 C.教學大綱 D.教科書
【答案】BCD
43.依據每節課所完成的教學任務不同為標準,可劃分為()
A.講授新課
B.復習鞏固課
C.檢查課
D 練習課
參考答案:ABC
44. 關于教育起源的經典學說是()
A.勞動起源說
B.心理起源說
C.生物起源說
D 神話起源說
參考答案:ABCD
45.教師上好一堂課應具備的標準是()
A.教學目的明確
B.教學方法恰當
C.教學內容正確
D.課堂互動熱烈
參考答案:ABCD
46.學校智育的任務是()
A 傳授知識 B.發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養創新能力
參考答案:ABCD
47.學校德育是指( )
A 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答案:ABCD
48.學校安排課程表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A.整體性原則
B.實踐性原則
C.遷移性原則
D 生理適宜原則
參考答案:ACD
49.下列屬于自然主義教育主張的代表人物是()
A 夸關紐斯
B.盧梭
C.笛卡爾
D.加里寧.
參考答案:AB
50.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方式有(ABD )
A 權威型
B.民主型
C.專制型
D 放任型
參考答案:ABD
三.判斷題(每小題 1 分,共 10 分)
51.1605 年,培根在新工具一書中第一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傳遞的藝術,引入科學的殿堂。
參考答案:×
52.教學就是關于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過程。
參考答案:×
53.班級是學校的細胞,是學校辦學的基層組織單位。
參考答案:√
54. 教師的地位是由其教出的好學生的多少決定的。( )
參考答案:×
55.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
參考答案:×
56.授受教學和探究式教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 )
參考答案:×
57.德育過程就是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
參考答案:×
58.后進生是指各門學科成績都落后的學生。( )
參考答案:×
59.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
參考答案:×
60.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是傳統教育學校制度的維承和發展。( )
參考答案:×
四、簡答題
1、學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參考答案:
1.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2.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3.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4.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
2、學生的本質屬性有哪些?
參考答案:
(一)學生是具有發展潛能和發展需要的人 1.學生是人:
(1) 學生是能動的主體
(2) 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
(3) 學生具有獨特的創造價值
2.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發展的需要:
(1) 學生具有與成人不同的身心特點
(2) 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3 學生是具有發展需要的人
(二)學生是教育的對象
1.學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
2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
3.學生所參加的是一種規范化的學習
(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3、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體?
參考答案:
(一)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二)選拔培養班干部和和極分子,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三)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四)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五)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形成良好的班風(六)引導非正式群體成為班集體的積極力量
五、論述題
1、論述學生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系?
參考答案:
(1)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二者統一在同一教學活動中。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重視教學的發展性,是新時代的要求.
1.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2.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2)知識不等于智力,傳授了知識不等于訓練了智力。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發展學生的智力也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必須探索二者之間的差異以及相互轉化的過程和條件,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認識能力。知識與智力的相互轉化,一般來說應注意以下條件:
第一,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是科學的規律性的知識。只有掌握了規律性的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實現知識的遷移。也只有規律性的知識,才需要理論思維的形式。
第二,必須科學地組織教學過程,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和發現,鼓勵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和認知策略去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第三,重視教學中學生的操怍與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能力,提供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時間和空間.
第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六、案例分析題
一位老師下課回到辦公室,將教案重重排在桌子上,氣呼呼的說:“現在的學生真的難帶,我講了多次的問題,有些學生還是不會,沒法教了。”
請利用教學理論分析案例。
參考答案:
材料中教師沒有很好的理解主導與主體結合的規律,沒有遵循啟發性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沒有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具體分析如下:
1、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要求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結合。
2、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 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 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揚教學民主
3、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長善救失,獲得最佳的發展。
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2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4、要有成效地調動教師與學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優質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正確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其基本依據是:
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學生特點;
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第五,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相關推薦:
2021上半年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