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匯總
第二節 有效的課堂管理
高頻考點提要
1.課堂結構;2.影響課堂管理的基本因素;
3.課堂管理的原則;4.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5.課堂紀律與課堂問題行為。
高頻考點速記
一、課堂管理概述
課堂管理是指教師為有效利用時間、創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設性的學習環境以及減少問題行為而采取的組織教學、設計學習環境、處理課堂行為的一系列活動與措施。
(一)課堂結構
課堂結構即課堂教學結構,可以從縱橫兩個維度來認識,從橫向上看,主要包括課堂教學目標、教學主體(教師與學生)、教學中介(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方法)等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從縱向上看,則包括課堂教學計劃之不同環節的活動內容與形式組織以及時間劃配。對于具體一節課的結構把握如何,可以從四個指標來衡量:即量(質量和數量)、序(程序或安排)、度(教學要求的程度、速度、強度)、勢(教學情境),它們共同直接地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影響課堂管理的基本因素
1.背景情況:這是影響課堂管理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課堂文化和課堂設計的狀況,以及既有的師生關系。
2.教學目標:這是關于課堂教學與管理的總方向的決定因素,集體目標必須與學生個體目標間達成協調與融洽。
3.課堂規模:課堂規模主要是指學生的人數多少,它直接影響課堂管理行為的有效性。規模越大,對教師要求就越高,對學生的自我約束要求越高,課堂規則越需正式。相反,規模越小,越便于教師有效調控。
4.凝聚力:是對課堂管理行為的效果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常表現為成員集聚在一起的愿望和高度的承諾,同時尊重和鼓勵行為與思想上的個別差異存在。它也是班級中和諧關系、良好班風的反映。
5.課堂規范:是被課堂中所有人所接受和期待的行為準則和模式,能使人的行為簡易化和易于預測,避免尷尬的人際關系,便于教師控制指導學生的課堂行為。
6.教師領導:指教師作為課堂領導者對課堂的全面影響,包括對課堂進程與發展的影響力,以及對學生的思想與感情發展的影響,含正式影響與非正式影響。
(三)課堂管理的原則
1.讓全班學生迅速靜下心來學習。
2.堅持要求全班學生予以充分的配合。
3.對教室內發生的一切保持警覺。
4,有清晰明確的對策應付緊急情況。
5.教師對同學的注意力要一視同仁。
6.不要將學生之間作比較。
7.遵守諾言,付諸行動。
8.確保學生有充足的實踐活動。
9.盡量把課堂常規事務全權交給學生。
10.順利結束課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