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根據課程計劃中對課程實施的要求不同,可以將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種類型。
1.必修課程
必修課程是某一教育系統或教育機構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種類。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主要是指同一年級的所有學生都必須修習的公共課程,是為保證所有學生的基本學歷而開發的課程。必修課程還可分為國家規定必修課程、地方規定必修課程和校定必修課程等。其主導價值在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必修課程的根本特征是強制性,它是社會或機構權威在課程中的體現,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2.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是指在某一教育系統或教育機構中,學生可以按照一定規則自由地選擇學習的課程種類。它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與發展方向,允許個人選擇,是為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而開發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五、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1.顯性課程
顯性課程是一個教育系統內或教育機構中用正式文件頒布而提供給學生學習,學生通過考核后可以獲取特定教育學歷或資格證書的課程,表現為課程方案中明確列出和專門要求的課程。
2.隱性課程
隱性課程(也稱潛在課程、隱蔽課程)則是以內隱的、間接的方式呈現的課程,是學生在顯性課程以外所獲得的所有學樣教育的經驗,不作為獲得特定教育學歷或資格證書的必備條件。
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本質區別在于:顯性課程是指有明確目標要求的,公開性的,并為所有課程主體所意識到的課程,即一般意義上的課程。而隱性課程則是在學校環境中伴隨著顯性課程的實施與評價而產生的,可能對學習者產生實際影響而又不為某一(幾個)課程主體(開發者、實施者、學習者)所意識的教育因素。
強化練習
1.在我國新的課程結構中,高中階段以( )為主。
A.綜合課程
B.分科課程
C.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D.選修課程
【答案】B。解析:在我國新的課程結構中,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
2.學校課程通常以( )的形式出現。
A.選修課程
B.必修課程
C.隱性課程
D.顯性課程
【答案】A。解析:學校課程即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行決定的,目的是滿足學生和社區的發展需要,強調多樣性與差異性,學生有選修的權利,通常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
3.下列不屬于綜合課程的形式的是( )
A.融合課程
B.廣域課程
C.學科課程
D.核心課程
【答案】C。解析:“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都是綜合課程的形式,隸屬綜合課程,只不過綜合的程度以及設計的思路略有差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