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5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匯總
課程的類型
一、學科課程與經驗課程
根據課程內容所固有的屬性,可以將課程分為學科課程與經驗課程兩種類型。
1.學科課程
學科課程是指以文化知識(科學、道德、藝術)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類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圍最廣的課程類型。其主導價值在于傳承人類文明,強調使學生掌握、傳遞和發展人類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
2.經驗課程
經驗課程亦稱“活動課程”,是指圍繞著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以活動為組織方式的課程形態,即以學生的主體性活動的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經驗課程以開發與培育主體內在的、內發的價值為目標,旨在培養具有豐富個性的主體。學生的興趣、動機、經驗是經驗課程的基本內容。其主導價值在于使學生獲得關于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切感受。
二、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
根據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可以將課程分為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兩種類型。
1.分科課程
分科課程是一種單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它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學科邏輯體系的完整性。其主導價值在于使學生獲得體系嚴密、邏輯清晰的學科知識。
2.綜合課程
綜合課程是指將源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的課程內容以一定的方式與一個主題、問題或源于真實世界的情境聯系起來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使學生掌握綜合性知識并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
根據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的主體不同,可以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三種類型。
1.國家課程
國家課程是指由國家統一組織開發并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課程。它具有統一規定性和強制性的特征,其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
2.地方課程
地方課程是指由地方組織開發并在本地實施的課程,即由地方根據國家教育方針、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計劃,在關注學生共同發展的同時,結合本地的優勢和傳統,充分利用本地的課程資源,直接反映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自主開發并實施、管理的課程。它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3.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指由學校根據本校實際自主開發并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體現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