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一)小學教育的特點
1.教育對象的特殊性
(1)小學生的身心發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發展相對穩定與平衡的時期,身高、體重、肌肉的強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長都相當均勻。
②剛入學的兒童感知覺都處于較低水平,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在教育教學中的不斷精選考題預測,感知覺逐步得到發展和提高。
小學生的有意注意不斷發展,但無意注意仍起著一定作用,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缺乏興趣、系統性。小學生在觀察中常注意一些感興趣的、新鮮的東西,而忽略主要的東西。
小學生記憶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記憶。對低年級兒童而言,直觀形象記憶發展較好,因此,教學中要注意運用直觀教學:
思維發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思維缺乏自覺性、靈活性。
小學生的道德感較為模糊,常依靠教師的評價來衡量事物的好壞,小學生的理智感大多和具體事物相聯系。
(2)小學生的發展可能性
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處于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相對不穩定、尚未定型的階段,這是小學階段成為受外界教育影響的良好時期,也是具有最大發展可能性的時期。小學教育使得小學生發展的可能性逐漸變成現實性,使他們逐漸變成社會化的人。
(3)小學生的能動性和主動性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自我主體意識比學齡前有了新的發展,他們的獨立自主意識、主動性、積極性都有所提高,產生了新的興趣和動機。兒童不是消極地接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而是在不斷的積極活動中主動進取,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長和發展。
2小學教育的基礎性
(1)小學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礎
①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
②小學教育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起著奠基作用。
(2)小學教育是個體發展的基礎
小學教育對兒童個體發展的作用體現在道德品質、認知水平、人格品質和身體發展等各方面,提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形成基本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形成基本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引導兒童走上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小學教育的課程內容具有基礎性
小學教育內容都是基本的價值觀念、基礎的科學文化知識、基本的社會活動技能與生活行為規范,這些構成了整個教育內容體系中的基礎部分。
3.小學教育的義務性
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強迫的、免費的學校教育。這種義務包括:
(1)國家有設立學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義務;
(2)父母或監護人有使學齡的子女或被監護人就學的義務;
(3)全社會有排除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入學的種種不良影響和障礙的義務。
4.小學教育的全面性
小學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對于每一個特定個體而言,小學教育都應該促進他們在各個方面的充分發展,保證他們在德、智、體、美、勞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和諧發展。
根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標,我國小學教育的全面性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五個部分組成,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全面發展絕不意味著每個學生的各方面平均發展,而是包含著其個性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小學教育的全面性,既包括面向全體的統一要求,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特點,使得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長得到最大化的和諧發展。
(二)小學教師的特點
1.小學教師的勞動特點
(1)復雜性。教師勞動不僅有體力的付出,還有腦力的付出,是復雜的腦力勞動。復雜性體現在:首先,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務的多樣性。最后,勞動對象的差異性。
(2)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體現在因材施教、教學上的不斷更新和教師的“教育機智”三個方面。
(3)示范性。指教師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對象,教師的人品、才能、治學態度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
(4)勞動時間的延續性和勞動空間的廣延性。
教師勞動時間的延續性是由于教師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長度,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教師常常還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時間來思考、備課、批改作業、寫作。勞動空間的廣延性是指教師不能只在課內、校內發揮他的影響力,還要走出校門,進行家訪、街訪,協調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影響,以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5)長期性。長期性是指人才培養的周期比較長,教育影響具有滯后性。
(6)系統性。教師勞動的系統性是由教育的系統性和人的身心發展的連續性決定的。
2.小學教師的素質
(1)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從教師對待事業、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和對待自己的態度上來體現的。具體來說,對待事業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對待學生要關愛學生,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對待集體要團結協作;對待自己要做到為人師表。
(2)教師的知識素養
教師的知識素養包括:政治理論修養,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基礎知識和必須具備的教育科學知識,如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以及管理科學知識等。
(3)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
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協調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調控與反思能力以及教育機智等。
(4)教師的心理素養
教師的心理素養包括:優良的個性品質、健康的心理、愉悅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等。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小學教育教學知識》模擬試題
各地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及官方網站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匯總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