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近現代史
1.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1488年,迪亞士抵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沿著迪亞士開辟的航路,繼續前行,終于到達了印度。
1492年,哥倫布率領三艘帆船抵達美洲。麥哲倫率領的船隊沿著哥倫布開辟的航路,繞過了美洲南端的海峽,橫渡太平洋,完成了環球航行。
2.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首先表現在文學藝術領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譽為“文學三杰”,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被譽為“美術三杰”。
1517年,羅馬教皇以修建教堂為名,印制大量贖罪券向教民兜售。這種搜刮民財的無恥行徑激怒了德意志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他在當地教堂門口貼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列舉兜售贖罪券的種種荒謬,從此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圈地運動
在14、15世紀,在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占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占的土地圈占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
4.眉蒙運動
啟蒙運動是一場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是繼文藝復興運動之后歐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18世紀中葉,涌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啟蒙運動進入高潮。
5.彼得一世改革
18世紀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當時俄國社會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國歷史本身發展的必然產物。
6.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也稱產業革命,是指從以手工業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手T場過渡到采用機器生產的資本主義工廠的過程。
1733年,凱伊發明了飛梭,引起了紡織業的連鎖反應;1785年,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織布機,提高織布效率40倍;經過長期研究,詹姆士·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機,用來發動紡織機,人類自此進入“蒸汽時代”。1807年,美國人富爾敦制造出了第一艘汽船;1814年,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工業革命是世界近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人類發展史上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躍,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7.美國獨立戰爭與建國
1776年7月4日,由資產階級民主派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正式發布,正式宣告了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1789年1月,華盛頓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同年4月,華盛頓在紐約宣誓就職,組成聯邦政府。
8.紐約股票交易所
紐約股票交易所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有價證券交易市場。在美國證券發行之初,尚無集中交易的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大都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里進行,1792年5月17日,24名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和威廉街的西北角一咖啡館門前的梧桐樹下簽訂了“梧桐樹協定”,這是紐約交易所的前身。
9.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舉行起義,起義者沖向巴士底獄——專制統治的象征,揭開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1789年8月26日,法國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它規定了資產階級社會的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等基本原則;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的主權屬于人民;公民有言論、出版自由。還宣布私有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偉大的、最徹底的一次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僅結束了法國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而且動搖了歐洲大陸許多國家的封建制度基礎,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世界意義。
10.拿破侖帝國的興亡
1799年11月,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在法國建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拿破侖上臺后,同俄國人講和,與奧地利人締結《呂內維爾條約》,與英國也達成了和平協議。1813年10月,法軍在“萊比錫會戰”中被擊潰。第二年4月,拿破侖宣布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海岸附近的厄爾巴島上。
11.滑鐵盧之戰
拿破侖一世的最后一戰。1815年6月18日.法軍和英普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決戰。由于種種原因,英普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拿破侖帝國覆滅。
12.拉丁美洲各國獨立戰爭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徹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長達三個世紀的封建殖民統治,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獨立以后,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共和國,拉丁美洲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13.1848年歐洲革命
1848年歐洲革命是指1848--1849年主要發生在法國、德意志、奧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民族革命。
14.歐洲神圣同盟的瓦解
神圣同盟是1815年9月,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倡議下,奧地利、俄羅斯和普魯士三國君主打敗拿破侖后締結的同盟,目的是維護君主政體,反對法國大革命在歐洲所傳播的革命理想。在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和歐洲1848年革命的沖擊下,同盟瓦解。神圣同盟實際上是維護維也納體系、維護君主專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15.《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6.沙俄爭奪世界霸權
俄羅斯帝國(1546—1917年),通常簡稱為俄國或沙俄。1546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沙皇俄國誕生。后領土不斷擴張成為全球帝國,長期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共記304年,1917年因二月革命滅亡。
17.日本“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使日本改變了封建落后狀況,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18.第一國際
第一國際即國際工人協會。1864年建立的國際工人聯合組織。馬克思是創始人之一和實際上的領袖。它的任務是在國際范圍內組織各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在工人運動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之間建立聯系并把它們聯合起來,保衛工人階級的利益,為工人階級的解放而斗爭。
19.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成立,是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雛形,施行了許多重大措施,宣布公社委員會是取代舊政府的唯一政權,實行民主選舉與群眾監督相結合的民主制度;公社頒布了一系列保護勞工的法令。這些措施為無產階級政權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20.美西戰爭
美西戰爭是1898年,美國為奪取西班牙屬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的戰爭,是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古巴和菲律賓群島既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又是美國分別向南美洲和亞洲擴張的戰略基地。
21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建成后,大大縮短了從亞洲各港口到歐洲的航程,大致可縮短8000一10000千米以上。它溝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經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與印度洋和太平洋連接起來,是一條具有重要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的國際航運水道。
22.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一l918年11月)是同盟國集團和協約國集團之間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世界規模的戰爭。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愛國青年普林西波刺死,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集團徹底戰敗而宣告結束。
大戰期間,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場大戰削弱了英、法、意,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日本也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并侵占了原屬德國勢力范圍的中國膠州灣及山東半島。
23.俄國十月革命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其他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24.巴黎和會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諸國與德國簽訂議和條約——《凡爾賽和約》,向德國強加了巨大的割地賠款及限制軍備條款。和約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
25.國際聯盟
國際聯盟是《凡爾賽條約》簽訂后組成的國際組織,曾擁有58個會員國。宗旨是減少武器數量、平息國際糾紛及維持民眾的生活水平。
26.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由圣雄甘地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一場影響深遠的運動。
27.羅斯福新政
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經濟危機,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先從整頓金融入手。“新政”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一次局部調整和改良。它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28.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與以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國家軸心國集團。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1939年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英美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埃及開羅會晤,簽署了《開羅宣言》。聲明盟國將堅持對日作戰,直至日本法西斯無條件投降。
1945年,蘇軍攻占柏林,德國投降。日本政府在8月15日投降,1945年9月2日在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里號”上簽署降伏文書,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29.聯合國
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這一天被定為聯合國日。1946年1月,聯合國正式開始工作,總部設在紐約。
30.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
紐倫堡審判是1945年11月20日到1946年10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國際戰爭犯罪審判。23名被同盟國認定為“主要戰爭犯”中的21人被推上了歷史的審判臺。東京審判由11國檢察官組成的委員會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訴書。起訴書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l945年9月2日期間犯有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確認侵略戰爭為國際法上的犯罪,策劃、準備、發動或進行侵略戰爭者列為甲級戰犯,是對國際法戰犯概念的重大發展。
31.北約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這是資本主義陣營在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的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歐洲的防務體系,標志著美國稱霸世界計劃的初步形成。
32.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一l953年7月27日),是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戰爭,同時美國、中國、蘇聯等18個國家也不同程度地卷入這場戰爭。中國人民志愿軍于1950年10月25日赴朝,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1953年7月27日美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33.歐盟
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由歐洲共同體(又稱歐洲共同市場)發展而來的,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2012年,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模擬試題 | 《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
2016年教師資格證《各科目》考點速記匯總 | 教師資格《各科目》考情分析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