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點三 學校主要職能部門
(一)校長辦公室
校長辦公室是校長領導下的辦事機構,協助校長處理學校日常事務。校長辦公室的職責包括:負責學校的對外聯絡,接待和處理來訪和信訪,管理人事和安全保衛,管理學校文件收發和歸檔,進行學校各項工作的報表統計,收集和分析教職工對學校工作的反饋信息,安排校長的重要日程,完成校長交辦的其他工作,等等。
(二)教務處
教務處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組織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協助校長組織、領導全體教學工作。教務處的職責包括教學組織和管理、教研室和學科組管理、教育科研、課程資源開發、教師培訓、班主任管理、學生學籍管理等,同時兼管學校中與教學業務有關的科室。
(三)政教處
政教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組織管理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學校德育工作。政教處的職責包括:組織和設計各種德育活動,指導、管理各年級組的德育工作,拓展學校德育資源,等等。
(四)總務處
總務處是學校后勤工作的組織管理機構,主要負責為學校教育教學和學校各項工作提供經費、物質保障和綜合服務。總務處的主要職責包括:安排和管理學校各項教育經費的使用,管理、維護校舍和各項設施,組織和安排教職工的福利,配合校長辦公室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監管學校食堂、宿舍、醫療室和校辦工廠,等等。
(五)教研室
教研室是由同一學科的任課教師組成的學校基層教學實踐機構,主要負責本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教研室的職責包括: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組織教學交流,開展教學研究,安排教學培訓,等等。
(六)年級組
年級組是由同一年級各教學班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課教師組成的基層教學實踐機構,主要負責本年級教育教學各方面的工作。年級組的職責包括:協調班主任與各科任課教師間的關系,組織本年級教師之間的教育教學交流活動,全面了解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情況,組織本年級學生開展各項綜合實踐活動和文體活動,等等。
命題點四 學校管理的基本要素
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者在一定社會環境條件下,遵循教育規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和條件,有效實現工作目標而進行的一種組織活動。
學校管理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對象三個基本要素組成。
學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學校的正副校長,以及各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員,此外也包括學校的教職員工。
學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學校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
學校管理對象是學校的人、財、物、事(工作)、信息、時間和空間等,它們是學校管理活動的客體或被管理者。
命題點五 學校管理的基本內容
學校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務行政管理、教學工作管理和總務工作管理。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包括:制訂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計劃;抓好班主任工作;上好政治課;
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的作用;加強與學生家長及校外教育機構的聯系,并要求他們密切配合。
教務行政管理是指教務處的具體業務工作,主要包括招生、編班、排課表、學籍管理與成績統計、管理圖書儀器和編制教務表冊等。
教學工作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中心。教學工作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抓好教學組織工作,領導好教研組工作,督促檢查和指導教學工作。
總務工作管理包括:校舍建設、維修,設備的購置、管理,生活福利工作和財務管理工作。
命題點六 學校管理的基本原則
學校管理原則作為學校管理客觀規律在人們意識中的主觀反映,是學校管理者處理工作中各種矛盾的指導思想,是學校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則
學校管理必須以一定的辦學方向為先導,在我國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加強黨對學校工作領導的行為準則。
2.有效性原則
這里的“效”包括效果、效率、效益。學校管理者在學校管理過程中要能充分整合利用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信息等資源,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益。
3.民主性原則
學校管理者在學校管理過程中,要能夠充分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之共同參與、監督學校的管理工作。
4.科學、規范性原則
學校管理者通過編制各種管理計劃,建立健全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來組織、協調、控制學校的全部管理活動,不斷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
5.系統、整體性原則
學校管理者要從學校管理工作的整體出發,通盤規劃,統一指揮,使學校各部門、各層次、各要素之間,以及學校與學校之間進行協調,充分發揮整體優勢和整體效能。
6.責任制原則
學校管理的各項工作由專人負責,明確規定崗位職責范圍。
命題點七 學校的內部機制
學校的內部機制包括學校管理體制和學校規章制度等具有動力作用的系統,其中,學校管理體制是領導和管理學校的根本制度,支配著學校的全部管理工作。
學校管理體制規定學校的管理權限、機構設置及其隸屬關系,是學校內部機制的核心和靈魂。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小學管理體制隨著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經歷了幾次變革:(1)校務委員會制(1949~1951年);(2)校長負責制(1952~1956年);(3)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57~1962年);(4)當地黨委和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63~1966年)(5)“革命委員會”制(1967~1977年);(6)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責任制(1978~1982年):(7)“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與“校長負責制”并存(1983~1992年);(8)校長負責制(1993年至今)。校長負責制成為我國現階段中小學的管理體制。
現行的校長負責制是指由校長對學校工作全面負責、黨在學校的基層組織黨支部保證監督、教職工民主管理三個部分有機組成的相互聯系和統一的管理制度,包含學校黨、政、群三方面的地位、作用和職責權限。
校長全面負責,包括校長職位、職責、職權三個方面的內涵。
①校長職位由上級政府或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任命,校長是學校行政系統的最高領導人,是學校的法定代表人,在學校領導關系中處于中心地位。
、谛iL職責包括工作任務和承擔的責任。校長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制定的教育方針,認真執行上級黨委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指示、決定,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辦學目標和培養目標,每學期開學前制訂好學校工作計劃,并抓好實施、檢查、調整、總結等環節,努力使學校工作每年有所進步;在核定的人員編制數內,負責校內機構設置和人員的調配、聘用、聘任、任免工作;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積極支持、參與教學研究活動;領導學校的教育、教學和人事、財務、總務、校產等行政工作,對學校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改革措施負責決策,組織實施;實行分層管理,發揮中層干部的作用,給其職責,賦予權力,并做好對干部的考核;建立和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依法治校,管理好對教職工的考核與獎罰。努力實現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抓好教師的學歷培訓和職務培訓,辦好自培基地,注意培養選拔骨干教師,提高教師的政治業務素質;管好用好學校經費,審定學校年度經費預算,合理安排經費,審查年度學校經費開支:支持工會、共青團、少先隊等群眾組織的工作,尊重教代會在職權范圍內做出的決議,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坌iL的職權包括決策權、指揮權、人事權和財務權。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小學教育知識》全真卷匯總| 《小學綜合素質》章節習題
2016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各類試題匯總 | 《小學綜合素質》提分卷匯總
2016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模擬試題 | 《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