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8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點匯總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歷年核心考點
課堂行為
一、課堂紀律的類型
(1)教師促成的紀律;(2)集體促成的紀律;(3)任務促成的紀律;(4)自我促成的紀律。
二、課堂結構
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是課堂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就是課堂結構。它包括課堂情境結構與課堂教學結構,都對課堂紀律有著重要的影響。
(1)課堂情境結構
①班級規模的控制;②課堂常規的建立;③學生座位的分配。
(2)課堂教學結構
①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②課程表的編制;③教學過程的規劃。
三、課堂問題行為的性質
課堂中學生的問題行為是指學生不能遵守公認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課堂紀律問題。
四、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
一種分類方式:①人格型;②行為型;③情緒型。
另一種分類方式:①行為不足;②行為過度③行為不適。
五、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
(1)學生的因素
①適應不良;②厭煩;③挫折與緊張;④尋求注意與地位;⑤過度活動;⑥性別差異。
(2)教師的因素
①要求不當;②濫用懲罰手段;③教師缺乏自我批評精神。
(3)環境因素
①家庭因素;②大眾媒體;③課堂內部環境。
六、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置與矯正
(1)制訂適宜的教學計劃;(2)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的認知結構;(3)給予精確而嚴格的指導;(4)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5)行為矯正與心理輔導;(6)協調同伴關系;(7)與家長合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