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實物展示,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一幅書法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并且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練習過書法呢”?
學生回答,教師繼續提問:“那同學們認識這幅書法作品是什么字體嗎”?繼而向學生講解書法是有書體的分類的,我國的書法像中國畫一樣也有很多珍品,由此導入新課《如何欣賞書法作品》。
環節二:思維拓展,直觀感知
教師展示王羲之《蘭亭序》作品,介紹這幅作品屬于行書,并且簡單介紹書法的分類。提問學生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感覺到非常的秀美感覺這幅作品像一首抒情詩,教師繼而總結《蘭亭序》的書法風格是秀美多字、沉穩內斂。
環節三:對比觀察,形式分析
1.教師繼續呈現《蘭亭序》,提問學生仔細觀察作品的字有什么特點,由此總結出字字意別、疏密有致、行與行顧盼生姿的章法結構。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用筆特征,并小組討論。學生討論后得出作品用筆是變化多端的,教師繼而總結用筆的特點:正鋒測鋒、轉筆折筆。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局部的“坐”、“絲”、“樂”、“慨”等字內部的特點,由此總結出《蘭亭序》的用筆加入了牽絲映帶,使點畫更為婀娜多姿,起到了裝飾作用。
4.教師提問學生作品中的“之”字有什么特點,帶領學生一起觀察比較,總結出作品中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各具神采。
環節四:總結領悟,感受內涵
1.教師向學生介紹《蘭亭序》創作背景,結合文意體會書法家積極入世的情感。
2.教師向學生介紹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書法的發展演變與各種書體的特點。篆書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篆書筆法、結構較為復雜;隸書比篆書書寫簡易,字形結構扁平,筆畫輕柔豐滿,圓轉的意味格外濃郁;草書筆畫相連,省減連點,變化莫測;楷書結構方正。
環節五:比較欣賞,鞏固升華
教師請學生任意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從章法結構與用筆特征等方面進行欣賞。
環節六: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教師提問學生本節課的收獲,并且讓學生在課下完成《祭侄文稿》200字的欣賞、評述。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如何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參考答案】
初中美術欣賞課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審美能力的學習領域。美術新課程標準強調:通過學生親自參與美術活動來體驗和感受活動的價值,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和價值觀念。
首先落實新課程理念,著眼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其次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地位,實施美育,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美術欣賞課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體悟美術作品內在的精神含義,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但這個任務并不是通過欣賞一定數量的美術作品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長期的欣賞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的。因此,在欣賞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講解作品,讓學生理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學生來參與欣賞,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再次豐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和拓展美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世界觀,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2.你對書法有了解嗎,請你簡要介紹一下書法的發展歷程?
【參考答案】
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是以文房四寶為工具抒發情感的一門藝術。
書法的演變一般是指書法字體的演變。一般說來魏晉時期既是書體的終結期,又是書法技法的集成大期。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書法藝術異采迷人。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篆書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篆書筆法、結構較為復雜;隸書比篆書書寫簡易,字形結構扁平,筆畫輕柔豐滿,圓轉的意味格外濃郁;草書筆畫相連,省減連點,變化莫測;楷書結構方正。
相關推薦: